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极越汽车“崩盘”背后:新势力洗牌加剧,未来谁能脱颖而出?

   时间:2024-12-12 21:08:4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造车新势力极越汽车突然陷入困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家由吉利和百度两大巨头共同支持的企业,其成都的体验店已悄然撤店,员工们也面临着突如其来的失业困境。

12月12日,记者实地探访了成都万象城和银泰城的极越汽车体验店,发现两家门店均已人去楼空。据一位成都极越汽车销售人员透露,他们前一天下午还正常工作,却突然接到通知称第二天无需上班,且工资无法按时发放。目前,该销售人员已开始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不仅如此,多位极越汽车的员工证实,虽然公司11月的工资已发放,但并未给员工缴纳当月的社保。若选择停薪留职,员工需自行承担社保费用。因不愿“自费上班”,大部分员工选择接受N+1的离职补偿,然而,这笔补偿能否顺利到账仍是未知数。

与此同时,极越汽车总部也聚集了大量员工,他们围堵着公司CEO夏一平,要求其就公司解散和员工赔偿事宜给出明确解决方案。面对员工的诉求,夏一平承诺:“我不会跑路,我正在积极解决问题,请大家给我一些时间。”

然而,极越汽车的“崩盘”似乎来得毫无预兆。就在11月30日,夏一平还在朋友圈发布动态,称交付现场忙碌异常。而12月9日,他还在微博更新了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宣传极越汽车的超前设计。然而,仅仅两天后,网上就曝出夏一平召开全员视频会并发布内部信,称公司目前正面临困难,需要立即调整,进入创业的2.0阶段。

当晚,极越官方发布声明称,新的创业期将坚持核心技术的长期投入,加强销售和服务能力建设,同时合并职能重复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削减短期内无法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公司正在协调各方面资源应对挑战,积极推进融资。

尽管声明中并未明确提及大规模裁员,但多位极越汽车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已被裁员,并透露了公司给出的两种薪资方案:一种是在12月16日前自愿离职,可获得N+1的离职补偿,赔偿款将在2月15日前到位;另一种是停薪留职,但公司不缴纳社保和公积金。一时间,“极越汽车即将倒闭”的声音甚嚣尘上。

一位入职仅半个月的极越汽车员工表示,对于公司裁员的消息既感到意外又十分气愤。对于赔偿方案,该员工表示与网传内容相近,并已决定接受N+1的离职补偿,但由于尚未签署正式协议,具体赔偿金额尚不清楚。另一位成都的销售人员也表示,前一天还正常工作,却突然接到不用上班的通知,且未获任何解释。对于公司给出的赔偿方案,他并不抱希望,并已开始寻找新工作。

该销售人员还透露,已预订极越汽车的顾客可拨打公司官网客服进行登记处理,而已购车车主的售后保养可正常预约,不受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极越的前身是百度与吉利于2021年1月共同成立的集度汽车。2023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与百度集团联手打造的全新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正式发布。然而,尽管背靠两大巨头,极越汽车的实际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今年前11个月,极越汽车累计交付量超过1.4万辆,单月销售约1300辆,与头部造车新势力相去甚远。

而就在上个月底,网上已出现“集度(极越汽车前身)将开启大规模裁员,核心领导离职”的传闻。对此,极越汽车法务部曾于12月2日发布声明称,公司目前经营一切正常,对于网传谣言已采取必要法律手段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然而,对于此番极越汽车突然“崩盘”,有员工称主要因为百度突然撤资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公关负责人也在朋友圈发文称:“没钱了。没钱了需要找钱,找钱需要活着,因此活着最重要,活着才有希望。”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即便背靠“大树”也难逃失败的命运。极越汽车的倒下预示着行业已进入洗牌阶段,未来可能有更多新势力品牌退出市场。同时,极越的失败也使得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领域的投资更加谨慎,从追逐概念转向关注实际运营能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