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汽车,一家从创业初期到迅速陷入困境的新兴车企,其命运在短短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2月11日,公司内部大会和CEO夏一平发布的公开信本应标志着企业进入“创业2.0阶段”的新篇章,却意外成为了公司危机的导火索。会议之后,极越汽车迅速陷入业务停滞、门店关闭、员工离职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夏一平在内部会议上的讲话视频曝光,更是将公司内部的更多矛盾暴露无遗。
在视频中,夏一平坦诚地表示,虽然自己作为CEO拥有业务决策权,但公司80%的投票权实际上掌握在百度手中,自己仅作为持有少量股份的“天使投资人”,对公司的整体走向并无决定权。这一番话,无疑加深了外界对极越汽车背后复杂股权结构的关注。
回顾极越汽车的历史,其前身“集度汽车”由百度和吉利于2021年合资成立,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然而,经过一系列股权变更后,极越汽车的运营方变更为由吉利持股65%、百度持股35%的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公司。尽管吉利持股比例增加,但据业内人士透露,百度仍是公司主要的资金注入方,并拥有实质上的决策权。这一说法在夏一平的表态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印证。
然而,就在极越汽车陷入危机的前夕,公司还曾交出了一份看似不错的销售成绩单。10月份,极越汽车交付了3107辆新车,创下了公司月交付量的新纪录。今年以来,极越的销量也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前11个月累计交付1.4万辆。然而,这一切的繁荣景象都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关于极越汽车骤然倒下的原因,有消息称公司财务出现了严重问题。尽管夏一平在视频中表示公司财务负责人来自百度,且公司刚刚完成了全面的财务审计,“没有任何问题”,但公司内部消息却透露公司账面资金已经枯竭。夏一平在会议中也承认,公司账上只有“有限的资金”,且资金流转出现了问题。这一说法与“没有任何问题”的审计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极越汽车的财务负责人刘吉宁在危机爆发后似乎“消失”了。尽管公司法务部曾发表声明称有人散布不实言论,但刘吉宁本人并未出现在公众面前,也未对公司运转、员工社保等关键问题作出解释。这一系列事件无疑加剧了员工和供应商的焦虑。
在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极越员工代表、CEO夏一平以及吉利和百度两大股东于12月12日晚间召开了闭门会。经过多轮沟通,百度和吉利内部正在走转账流程,为员工缴纳拖欠的11月社保。然而,员工关注的12月工资和社保、N+1离职赔偿等问题仍在协商中。极越与股东方有望联合就此事发表声明,以进一步平息外界的疑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