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造车新势力洗牌加速,极越之后,蔚来能否挺过难关?

   时间:2024-12-13 17:12:5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极越汽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业务坍塌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12月初,极越内部开始流传出整车业务即将关停的消息。仅仅相隔一天,极越CEO通过内部信确认了公司面临的难题,并宣布公司将进入创业2.0阶段,同时透露已获得了股东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就在当天晚些时候,极越多个部门被曝出已原地解散。次日,员工们聚集在上海总部,公司运营陷入停滞。

尽管公司尚未宣布破产,但经过这一系列事件后,极越汽车已近乎瘫痪。其业务的迅速崩溃,被形象地比喻为“中国版的叙利亚时刻”。

据知情人士透露,百度曾计划向极越投资30亿元,但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极越的财务状况堪忧,存在高达70亿元的财务黑洞,因此决定终止投资计划。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极越的快速崩溃与股东可能的撤资行为之间,存在着合理的关联。

极越汽车的前身是集度汽车,成立于2021年3月,最初由百度和吉利分别持股55%和45%,并由百度主导。然而,由于生产资质问题,集度汽车更名为极越汽车,吉利持股比例上升至65%,成为控股股东,而百度则转变为供应商角色。这一股东结构的变动,或许为极越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吉利旗下的另一品牌极氪,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并完成了对领克的整合,资源得到了集中。相比之下,极越则显得孤立无援,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

百度在造车领域的态度也显得愈发谨慎。尽管极越的月销量从年初的数百辆增长至2000多辆,但这一销量仍远低于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水平。更糟糕的是,有消息称这部分销量中相当一部分流入了租赁市场,实际销量还需进一步打折。与小米汽车相比,极越的处境更是相形见绌。小米汽车自官宣造车以来,销量持续攀升,11月销量已连续两个月超过2万辆。

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百度或许已经对造车失去了信心。即便继续向极越输血,也难以改变其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及时止损,或许成为了百度的明智之选。

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中,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并存。相较于后者,造车新势力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母公司支持,面临的风险更大。其中,销量低且知名度不高的品牌,更是岌岌可危。

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虽然属于头部企业,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亏损压力。自成立以来,蔚来累计亏损已接近1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也达到了152.9亿元。与此同时,蔚来的现金储备和资产负债率都呈现出令人担忧的趋势。

销量方面,尽管蔚来今年的表现并不差,但要实现2025年45万辆的销量目标,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斯拉、小米等品牌的强势崛起,蔚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应对。

今年,蔚来频繁进行融资,这或许也反映了其内心的焦虑与不安。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蔚来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还有待观察。

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每一个品牌都在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奋力拼搏。然而,市场的残酷性也让我们看到,不是每一个品牌都能在这场竞赛中笑到最后。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