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寒冬中,一家曾被视为明日之星的造车新势力——极越汽车,近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数千名员工在一夜之间,从充满希望的工作环境中骤然跌入绝望的深渊,这一幕不仅震惊了整个行业,也引发了公众对造车新势力生存状态的广泛讨论。
据知情人士透露,12月11日,极越汽车内部突然宣布多部门解散,员工面临自愿离职或自费上班的两难选择。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舆论一片哗然。这家曾经风光无限、被誉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企业,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销量数据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2024年前11个月,极越汽车的累计销量仅为1.4万辆,在乘用车厂商中排名垫底。与其雄心勃勃的市场目标相比,这一成绩无疑显得黯淡无光。特别是上半年,极越汽车的销量更是惨不忍睹,月均销量不足500辆,最低时仅有147辆。尽管下半年销量有所回升,但最高销量也不过3107辆,且11月份再次环比下降,显示出其市场表现的疲软无力。
极越汽车的失败,不仅在于销量的惨淡,更在于其缺乏核心竞争力。极越01上市时,CEO夏一平曾豪言要复刻特斯拉的成功经验,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特斯拉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技术积累和品牌沉淀的结果。而极越汽车虽然打着“汽车机器人”的噱头,但在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和营销策略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极越汽车的股东——百度和吉利,似乎也对这个“孩子”并不上心。吉利更像是把极越当成了一个“代工厂”,只负责提供生产平台和零部件,对极越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鲜有支持。而百度则态度暧昧,一边高喊着“all in AI”,一边又对极越的投入举棋不定。据报道,百度曾在10月份派出财务团队对极越进行尽职调查,准备进行30亿元的投资。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极越的财务状况混乱不堪,存在高达70亿元的财务窟窿。最终,百度决定停止投资,坐视极越陷入困境。
极越汽车内部管理的混乱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夏一平被指“不懂管理”、“找不到问题的根本”。他对产品的定义过于依赖互联网思维,忽略了汽车行业的特殊性。极越01的一些设计备受消费者吐槽,而极越07虽然历经3000多次打磨,但“不计成本”的创新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极越的营销策略也饱受诟病,夏一平频繁现身直播间试图效仿“网红带货”,但这种营销方式并未能挽救极越的颓势。
12月12日,愤怒的极越员工将夏一平围堵在公司总部,高喊着“还钱”、“夏一平滚出来”等口号。办公区一片狼藉,员工们将公司的绿植、微波炉等物品搬出来“拍卖”,甚至有人开直播在线求职。夏一平在员工沟通会上的表现更是让员工们愤怒不已,他面带微笑、几乎全程抖腿的态度让员工们感到失望和愤怒。最终,在百度和吉利的压力下,公司同意支付员工11月份的社保,但这对于解决极越的困境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极越汽车的失败给其他造车新势力敲响了警钟。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没有清晰的战略方向、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没有稳健的管理团队,即使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企业也难逃失败的命运。极越汽车的悲剧不仅令人惋惜,更引发了我们对中国造车新势力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在这个寒冬中,只有那些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能够“自我造血”的企业才能最终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