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轩辕奖透视:中国汽车同质化困局与破局之道何在?

   时间:2024-12-16 14:27:1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4年深秋时节,一场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度测评在襄阳悄然展开。轩辕奖年度测评汇聚了一支超过40人的专业团队,他们在短短10天内,对多款车型进行了严苛的测试,累计测试时长突破700小时,生成了超过37000条详尽的评价记录。

面对这些海量的评价数据,一个显著的现象浮出水面:同质化问题愈发严重。从年初到年末,无论是新车发布会还是市场反馈,都不难发现,对标特斯拉、挑战保时捷似乎成了汽车行业的“新风尚”。在轩辕奖的测试现场,这种同质化感受尤为强烈。40款车型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审视,它们的相似之处令人印象深刻。

细究之下,这种同质化的根源主要有二。一方面,车企在智能化演进上达成了共识,智能化体验的硬件架构逐渐趋同。在测试中,接近95%的主流新能源汽车采用了怀挡设计,近70%的车型选择了相似的屏幕交互方案,而高性能芯片的普及率也超过了80%。在智能驾驶方面,智能泊车功能几乎成为标配,L2+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也广泛搭载。高阶智驾解决方案的硬件组合也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市场标杆效应显著。当某款车型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短时间内就会有一波品牌跟进,竞相模仿。特斯拉Model Y、理想L7等车型便是如此。然而,这种模仿往往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理解对标产品的底层逻辑和协同关系,导致用户体验上的细微差距和精致感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差异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手段。

面对同质化困境,如何破局成为了摆在汽车行业面前的紧迫问题。轩辕奖的测试团队在创新点中寻找到了两条可能的出路。一是AI技术的应用,有望打破同质化的僵局。在测试的40款车型中,超过18款搭载了大语言模型,这一数字在一年前还寥寥无几。尽管AI在汽车上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例如,理想MEGA的大模型百科可以与小红书联动,广汽埃安霸王龙的AI语伴支持英语学习,星途星纪元ET的DHS健康监测系统则开创了车内健康场景的新应用。

二是差异化的体验细节打磨,可能成为创造独特价值的关键。极越07在避障过程中引入车外扬声器的语音提示,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问界和阿维塔在记忆泊车辅助功能上实现了场景建图,为用户提供了远超竞品的便捷体验。还有诸多细节亮点值得挖掘,如华为ADS3.0的城区道路巡航速度优化、魏牌全新蓝山的智驾方案在路口选择排队少的车道驶入等。

然而,在追求差异化的过程中,也不乏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案例。电子外后视镜、异形屏等设计虽然新颖,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诸多不便和额外成本。因此,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实力和品类创新开辟新的赛道。例如,坦克700Hi4-T在都市生活与户外越野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领域找到了结合点,长安马自达则通过融入智电属性实现了1+1>2的效果。

还有一些品牌开始尝试通过减法来实现创新。乐道L60在蔚来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做减法,取消非必要的冗余配置或功能,改善原有平台短板,回归主流设计,并借助平台化高度复用软件能力打造错位领先体验。上汽通用五菱和宝骏则尝试用低成本的纯视觉方案打破高阶智驾的价格瓶颈。小鹏的MONA M03则从研发之初就引入“重塑成本”概念,以高性价比方式探索体检创新的全新产品解决方案。

在车企不断内卷、习惯做加法的环境下,这些通过减法实现创新的案例显得尤为珍贵。它们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实用、便捷的体验,也为中国汽车品牌的持续向上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轩辕奖作为服务用户、服务企业、服务行业的平台,将继续观察、记录并推动这一过程的深入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