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风雨兼程,上汽大众书写中国汽车工业新篇章。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长河中,上汽大众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1984年,伴随着中德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签字仪式,上汽大众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个50%:50%股比合资模式的开创者。这一创举不仅拉开了中国轿车合资合作的序幕,更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望过去,上汽大众的起点并非一帆风顺。1983年,首辆桑塔纳在上海组装下线,但国产化零部件寥寥无几,仅有轮胎、收音机、喇叭等寥寥数件。面对如此困境,上汽大众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通过设立“国产化基金”,组建“桑塔纳共同体”,并引进德国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上汽大众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零部件生产体系,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桑塔纳的成功,为上汽大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为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理念。此后,上汽大众不断推陈出新,将前沿科技与创新车型引入中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帕萨特、Polo、朗逸、途观等经典车型相继问世,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
四十年来,上汽大众始终站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前沿,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从最初的桑塔纳到如今的ID.系列新能源汽车,上汽大众不仅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变,更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今,上汽大众已拥有超过2800万中国家庭的信赖与支持,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上汽大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销量下滑、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步伐缓慢等问题接踵而至。但上汽大众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以“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为战略方针,全面加速转型步伐。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汽大众推出了多款基于全新混动平台以及纯电动平台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拥有智慧的车载“大脑”和全新设计的交互界面,更在智能化方面实现了突破。同时,上汽大众还加大了对插混、纯电新产品的开发力度,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多款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多样化需求。
在燃油车领域,上汽大众同样没有放松。通过推出途观L Pro、帕萨特Pro等智能化车型,上汽大众在SUV和轿车市场初步实现了油车智能化布局。这些车型不仅搭载了先进的智驾、智舱、智联系统,更在本土化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上汽大众还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零碳之路。通过缩减燃油车产能、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转型力度等措施,上汽大众正逐步构建起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上汽大众还制定了ESG“Growth战略”,围绕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核心领域确立了六大战略支柱,旨在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8年减少25%。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汽大众将继续秉承“对历史最好的致敬,莫过于创造新的历史”的理念,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无论是面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上汽大众都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行动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