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极越汽车在员工维权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据多方媒体报道,在有关部门的积极介入下,该公司已决定按照“N+1”的补偿方案,向受影响的员工提供经济补偿。具体而言,N代表员工自入职至2024年12月20日的服务年限,而“1”则是指员工上个月的基本月薪及各项津贴,包括餐补和话补。员工截至离职日尚未使用的年假及调休,也将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折算补偿。
极越汽车,前身为集度汽车,是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投资的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早期,百度持有55%的股份,负责产品的定义和技术研发,而吉利则持有45%的股份,承担生产制造的重任。然而,由于生产资质等方面的原因,集度汽车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更名为极越汽车,同时调整双方的持股比例至百度35%、吉利65%。
近段时间以来,极越汽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从12月10日网络上流传的“原地解散”传闻,到12月12日公司CEO夏一平被员工围堵,再到12月16日位于重庆的最大门店被封,短短几天内,这家背靠百度和吉利的汽车新势力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从销售数据来看,极越汽车的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截至2024年11月,极越汽车年内累计销量仅为约1.3万辆,这一数字甚至不及吉利阵营内另一新兴品牌在11月份的单月销量(27011辆)。而在11月份,极越汽车的销量更是仅为2485台,这无疑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困境。
针对极越汽车当前的经营状况,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度竞争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新势力车企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预计2025年和2026年将是决定众多新势力车企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