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由我国国家航天局牵头的联合科研团队取得了月球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他们通过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集的玄武岩样品进行深入研究,成功验证了全月尺度的月球岩浆洋假说,为揭开月球起源与演化的神秘面纱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月28日深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正式发布。
月球岩浆洋假说一直是月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它推测在月球诞生初期,整个星球表面曾是一片沸腾的岩浆海洋。随着岩浆逐渐冷却并结晶固化,较轻的矿物成分上升至表层,形成了月壳;而较重的矿物则沉入内部,构成了月幔。还有一部分残余熔体,在月壳与月幔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克里普物质层。
然而,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仅能提供月球正面的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月球背面的数据一直是个空白。此次,嫦娥六号探测器从遥远的月球背面带回的宝贵样品,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月球内部秘密的大门,为月球岩浆洋假说填补了关键的月背证据。
这一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月球内部结构的认识,也为进一步探索月球的起源、演化历程以及其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国家航天局的这一科研成果,无疑再次彰显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雄厚实力与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