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EAST“人造太阳”新突破:亿度高温千秒稳态运行,照亮能源未来

   时间:2025-03-27 17:30:0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核聚变科学领域,一项历史性的突破于2025年初在中国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上实现。该装置成功地将等离子体加热至1亿摄氏度,并维持了这一高温状态达1066秒,这一成就不仅远超太阳核心的温度,还标志着人类首次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实现了“高温、长时、高约束”的稳态运行。

EAST的这一壮举,不仅刷新了托卡马克装置的世界纪录,更为未来聚变电站的“持续点火”奠定了关键的技术基础。这一突破背后,是科研团队十五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晶。从最初的30秒、60秒,到后来的100秒、400秒,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他们通过无数次的实验,逐步攻克了等离子体稳定性、加热效率以及材料耐受性等核心难题。

EAST装置的运行环境极端复杂,它集成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以及超强磁场等尖端技术。在这样的环境下,近百万零部件需要协同工作,以确保等离子体的稳定约束。科研团队通过超导磁体构建了一个“磁笼”,有效地避免了等离子体接触容器壁,从而实现了长时间的稳态运行。

从科学意义上看,这一突破无疑是能源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控核聚变被视为“终极能源”,其燃料氘取自海水,产物无污染且无放射性废料。此次EAST的突破,使聚变能源的研发从“短时实验”迈向了“长时稳态”,极大地加速了其商业化的进程。这一成就也提升了中国在磁约束聚变领域的国际地位,从“跟跑”转变为“领跑”。

展望未来,EAST将继续进行新一轮的实验,目标进一步优化等离子体参数,探索更高约束模式。同时,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已通过验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也计划在2035年前建成示范堆,目标实现能量增益大于1,即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

然而,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材料寿命、氚自持以及工程放大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突破。尽管预计商业化还需等待至2040-2050年,但EAST的这一突破无疑为人类实现“能源自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可控核聚变有望彻底改写能源格局,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成为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终极解决方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