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错综复杂的消费市场中,千禾味业(603027.SH)去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的现象。
数据显示,千禾味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0.73亿元,归母净利润5.1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16%和3.07%。扣非净利润为5.03亿元,也下降了5.12%。这一业绩远低于公司原先设定的增长两成的目标。
千禾味业曾凭借零添加产品异军突起,一度成为调味品行业的黑马。特别是在2022年海天酱油的双标风波后,零添加酱油市场迅速升温,千禾味业也因此迎来了业绩的高光时刻。然而,随着竞争对手纷纷加入零添加产品的行列,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千禾味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产品类别来看,千禾味业的酱油和食醋产品去年收入均有所下降。其中,酱油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9.64亿元,同比下降3.75%;食醋产品收入3.70亿元,同比下降12.52%。尽管市场环境复杂,但公司通过成本控制,使得酱油和食醋的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下降了6.25%和16.14%,产品毛利率微增。
在地域市场表现方面,千禾味业仅在南方区域实现了增长,2024年实现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13.99%。而西部、北部、中部及东部区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25年一季度,这种下滑趋势仍在持续,五大市场区域收入全线下降,经销商数量也同比减少。
回顾千禾味业的发展历程,早在2008年,公司就推出了第一瓶零添加酱油,当时市场上尚无此概念。然而,调味品业务并未立即崭露头角,直到2015年公司向调味品行业转型后,才逐渐崭露头角。2016年,千禾味业登陆资本市场,加速了在调味品市场的扩张。2018年,公司正式瞄准“零添加”概念,并注册了多个相关商标,成功在酱油市场中脱颖而出。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千禾味业也遭遇了挫折。今年3月,有媒体曝出千禾味业的某款零添加酱油产品被检出镉元素,引发争议。尽管公司多次澄清并经过监管机构抽检合格,但这一事件仍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
面对市场竞争和内部调整的压力,千禾味业并未放弃高端化战略。去年,公司推出了多款新产品,包括浓香酱油、松茸生抽等,试图扩大产品家族并攻占高端市场。同时,公司还主动下架了低价零添加产品,以提升品牌形象。然而,从业绩表现来看,这些调整并未立即见效。
千禾味业还对经销商群体进行了整顿,清理了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节奏的经销商。然而,这一系列调整并未能改善业绩,反而导致库存增长。数据显示,公司存货规模由2023年末的7.49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8.9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有所增加。
在调味品行业的存量时代里,千禾味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如何继续推动高端化战略并扩大市场份额?这些问题都需要千禾味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认真思考和解决。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千禾味业并未放弃努力。公司表示将继续坚守品质和创新两大核心战略,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