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科技(002195.SZ)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其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再度下滑60%,这一颓势延续自去年净利润暴跌90%的阴影之下。追溯至两年前,岩山科技的业绩困境或许已悄然埋下伏笔。
面对原有主营业务的疲软,岩山科技采取了一项令人咋舌的举措:以超过18倍的溢价率,收购了实际控制人旗下一家零营收且持续亏损的智能驾驶资产。这一交易不仅未能带来预期的利润增长,反而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负担,成为净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更为关键的是,这次收购助力管理层顺利完成了仅以营收为考核指标的5折股权激励计划,但代价却是公司净利润的大幅缩水。
尽管业绩不尽如人意,岩山科技却因贴上了多个热门概念标签而股价飙升。自去年9月底以来,该公司股价持续上涨,累计涨幅接近30%。在这场股价狂欢中,股东们纷纷减持套现,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岩山科技在一次新旧股东更替、资产互换的交易中,无意间对自己的热门概念进行了“打假”。原来,被冠以“大数据”之名的一家子公司,实际上主要依赖房租收入和理财收益为生,与大数据业务毫无关联,这一荒诞现实令人啼笑皆非。
岩山科技的股权激励计划,是其业绩困境中的又一焦点。根据公告,该计划面向董监高及核心员工,筹集资金上限近1.91亿元,授予价格约为当时市价的5折。然而,这一计划并未设置盈利指标,仅要求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5%。面对已连续四年营收下滑的严峻形势,即便没有盈利考核指标,岩山科技想要兑现股权激励也绝非易事。
岩山科技的前身是二三四五,早期以传统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业,核心产品包括2345浏览器、2345解压软件等。近年来,公司三大主营业务分别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和多元投资。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作为公司的基本盘,营收占比高达85%左右。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业务的大幅下滑,岩山科技的业绩持续承压。财报显示,该板块营收从2021年的7.87亿元骤降至2023年的4.85亿元,多元投资业务也大幅收缩。
为了扭转颓势,岩山科技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人工智能板块成为其寄予厚望的领域。2024年,该板块实现营收7340.55万元,同比增长近80倍,成为公司最强劲的增长动力。然而,这一新业务的布局也为公司的净利润暴跌及未来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岩山科技以高溢价收购了智能驾驶企业纽劢开曼,尽管短期内带来了营收增长,但纽劢开曼的持续亏损导致公司商誉规模扩大,净利润进一步承压。
岩山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还包括成立主营生成式AI(AIGC)业务的控股子公司岩芯数智。然而,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生成式AI应用,都是极其烧钱且商业化风险难测的项目。岩山科技作为传统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这些领域,面临着技术、生态、竞争、法规等多方面的挑战。
尽管岩山科技贴上了多个热门概念标签,股价持续飙升,但这些概念的成色却有待考量。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概念已被公司无意中证伪。例如,被冠以“大数据”标签的一家子公司,实际上并不从事大数据相关业务,主要依赖房租收入和理财收益为生。这一荒诞现实无疑给公司的热门概念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这场股价狂欢中,股东们纷纷减持套现。公告显示,高级管理人员陈于冰在近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约2222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0.3911%,累计套现金额约1.27亿元。这一减持行为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岩山科技未来业绩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