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康佳“陨落”背后:战略摇摆下的昔日巨头如何自救?

   时间:2025-05-01 10:36:4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朱新明在短视频平台上实名举报,指控康佳集团高管涉嫌在2018年虚增上市公司业绩高达4000多万元。这一指控迅速引发市场关注,而康佳集团则迅速回应,坚称举报内容不实,已报警处理。

朱新明的举报正值康佳集团发布财报之际,这份财报本就因业绩不佳而备受瞩目。财报显示,康佳集团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26.5亿至29.5亿元,但实际亏损超出预期,达到32.96亿元。同时,尽管公司面临严重亏损,部分高管薪酬却有所增长,如总裁曹士平薪酬较2023年增长了16.7万元,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质疑声。

康佳集团的业绩困境并非一朝一夕。近年来,公司不仅营收大幅下滑,市场份额也持续萎缩。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康佳彩电出货量已不足50万台,市场份额不足5%,被TCL、海信、创维和小米等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同时,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也远低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四年内最高仅为4.40%。

回顾康佳集团的发展历程,其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在2003年至2007年期间,康佳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彩电销量冠军,市占率一度超过20%。然而,在公司发展势头正猛之际,康佳却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市场,斥巨资建设旅游度假区。这一决策恰好错过了显示技术从传统CRT向液晶转型的关键时期,导致公司在彩电市场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为了扭转颓势,康佳集团近年来开始积极布局供应链管理业务和半导体业务。然而,这些转型举措并未取得显著成效。根据2024年财报数据,康佳集团的主营业务仍然是消费电子,占营收比重高达91.20%。而半导体业务则从2023年的3.4亿元暴跌至2024年的1.7亿元,跌幅惊人。

面对康佳集团的困境,市场普遍认为其需要警惕“伪多元化”的陷阱。无论是跨界还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企业都应该以自身的核心优势为锚点,而非盲目跟风。康佳集团在地产、金融、环保等领域的转型尝试明显缺乏与本行业的协同性,导致转型效果不佳。相比之下,TCL和海信等竞争对手则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保持竞争力。

康佳集团目前正面临央企整合的机遇。根据公告,康佳集团将由其他央企集团实施专业化整合,但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这一举措有望为康佳集团带来业务和资源上的全新赋能,缓解其流动性危机。同时,整合后的康佳集团也有望在半导体等高投入、长周期的业务上获得更多支持。

然而,央企整合并非万能药。康佳集团仍需要冷静面对战略转移的问题,精准匹配资源、剥离冗余管理与业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合的顺利进行,为康佳集团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尽管康佳集团目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但市场对其仍抱有一定期待。不少股民对这个曾经的“彩电三巨头”仍怀有情怀,希望其能够重新归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未来,康佳集团能否借助央企整合的机遇实现重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