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市场的硝烟再起,一场新的“三国鼎立”格局正在形成。2025年4月末,饿了么正式加入战局,以“饿补超百亿”的豪华优惠活动,宣告着外卖补贴新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外卖行业正式步入了三国争霸的新篇章。
回顾往昔,京东外卖自上线以来便动作频频,通过高额餐补、全年免佣金以及为骑手缴纳社保的组合策略,迅速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展现出其进军外卖市场的坚定决心。2025年4月,京东再次出手,利用“百亿补贴”策略,从用户和商户两端同时发力,意图从美团外卖的基本盘中争夺市场份额。
面对京东的猛烈攻势,美团外卖并未坐以待毙。2025年4月15日,美团高调推出新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直接与京东的即时零售体系形成对抗。同时,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宣布,未来将对餐饮行业投入1000亿元,旨在推动外卖行业后端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提升餐饮商户的品质和服务水平。美团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京东“品质外卖”策略的正面回应。
然而,在这场激烈的补贴大战中,作为外卖行业“老将”的饿了么,却显得异常沉稳。直到2025年4月底,当补贴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时,饿了么才高调宣布加入。那么,在这过去的几个月里,饿了么究竟在做什么?
事实上,饿了么并未完全置身事外,而是在为这场大战做着充分的准备。在“饿补超百亿”上线之前,饿了么更多地是在即时零售的“后端”与“平台端”发力。例如,在平台端,饿了么引入了AI Agent“全息盾”系统,加强对虚假门店和违规商品的监管,提高了风控效率。同时,饿了么还举办了AI算法大赛,探索智慧养老、智慧骑士和智慧营销等方向,为外卖和即时零售行业的未来发展蓄力。
在营销方面,饿了么同样蓄势待发。根据数据显示,饿了么近三个月的投放力度持续上升,特别是在京东和美团相继推出大额补贴活动后,饿了么的投放达到了顶峰。这一系列的准备,都表明饿了么在静待时机,准备一举切入市场。
即时零售为何如此重要?这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传统电商零售体系主要依赖商品规模和价格优势,通过中心仓模式实现大规模集中仓储和低价采购。然而,这种模式更适合“规律、量大”的计划消费模式,对于以冲动消费为特点的年轻消费群体来说,显然不够灵活。而即时零售模式,则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实现“短平快”的消费体验。
外卖,作为即时零售的起点,虽然利润率不高,但却是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建立品牌感知度的最佳途径。通过外卖的高时效性和安全性,平台可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专业、快速、安全的品牌形象。一旦这种品牌形象建立,消费者就会更愿意在平台上尝试更高价值、更高利润的即时零售服务。
然而,补贴大战只是暂时的,随着市场局势的稳定,“百亿补贴”时代终将结束。此时,平台需要的不再是流量,而是“留量”。在这场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中,平台需要探索自己的差异化价值。例如,京东可以与3C高值数码产品形成强捆绑,探索新的配送服务;饿了么可以依托阿里的电商生态和技术优势,打通天猫、盒马等资源;而美团则可以进一步发展其本地生活服务,实现到店消费和到家消费的闭环。
除此之外,即时零售还有两条备选的发展路线。一方面,县域即时零售消费潜力巨大,在交通不便、商超资源分散的下沉市场,快速且精准的即时零售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一线城市,即时零售可以探索高溢价的“一单一送”配送模式,提供更强的时效性和差异化服务。
在这场即时零售的竞争中,平台之间的比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短兵相接,而是整个消费行业迭代升级的缩影。谁能够真正读懂用户、优化体验、推动行业共赢,谁才能在这场比拼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