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一日店长”活动在各大城市的线下门店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从奶茶铺到服装店,再到科技产品体验店,高颜值的“一日店长”们成为了吸引顾客的新亮点。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如小红书、微博和抖音,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在不同门店偶遇“一日店长”的照片和视频,评论区中不乏询问“帅哥美女明天还在吗”的声音。这些高颜值的店员不仅吸引了众多粉丝前来打卡,也让不少路人消费者产生了消费冲动,调侃称“为了颜值也得消费一把”。
然而,随着“一日店长”活动的遍地开花,质疑的声音也逐渐出现。一些消费者对这种以颜值吸引顾客的方式表示反感,认为这影响了普通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他们指出,这些“一日店长”并非专业店员,缺乏必要的服务技能,门店里充斥着前来打卡的粉丝,让真正想要购物的顾客感到不便。
“一日店长”模式起源于日本时尚圈,最初以品牌邀请明星代言人担任“临时店长”为主,通过明星效应吸引粉丝消费。然而,在中国,这一模式逐渐扩展到了网红、COSER、KOL甚至素人消费者,活动形式也愈发多样化。
某MCN机构的资深商务人员透露,从品牌方的角度来看,邀请明星或网红担任一日店长,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线下消费者,同时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量。相比起高价邀请明星代言,网红或COSER的报价更为亲民,活动执行也更加灵活高效。
然而,对于参与活动的网红和COSER来说,他们看重的并非仅仅是报酬,而是这次活动能够带来的流量和曝光机会。一位经纪人表示,大部分小百万粉丝级别的网红参与一日店长活动主要以互勉为主,即品牌报销差旅住宿费和当日工资,但不会额外支付坑位费。尽管如此,这些网红仍然愿意参与活动,因为线下与更多人群的接触以及被品牌选中的信任背书,能够提升他们的商业价值,打破固有粉丝圈层进行吸粉。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红和COSER涌入“一日店长”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普通COSER的报酬被卷到了极低的水平,甚至需要自掏腰包参与活动。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因为成为“一日店长”象征着流量与商业价值的认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这种模式持乐观态度。一些消费者认为,品牌一味地复制“一日店长”模式而忽略了自身调性,不仅会失去忠实粉丝的信任,还可能无法吸引新的客群。一些网红博主也开始慎重考虑参与线下活动的影响,担心失去线上滤镜的加持后无法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
随着消费者新鲜感的逐渐褪去,“一日店长”模式也开始面临降温的趋势。一些品牌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颜值和流量是无法长久吸引消费者的。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推陈出新,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增加粉丝黏性,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