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Rocket Lab能否撼动SpaceX霸主地位?商业航天新变局来临

   时间:2025-05-08 15:50:0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贾里德·艾萨克曼被提名为NASA的下一任局长,商业航天市场在2025年迎来了新的关注焦点。SpaceX,这家估值高达350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不仅在火箭发射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还通过星链项目引领了卫星互联网的发展。然而,商业航天的未来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行业,而非小众前沿技术,需要更多竞争者和创新公司的涌现。

根据2024年全球轨道级火箭发射排名,除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家队,Rocket Lab以16次成功发射位列第二,成为最像SpaceX的新兴公司之一。投资界对Rocket Lab的关注度也极高,尽管该公司股价在2025年2月因做空机构的介入而有所下跌,但作为首家能在价格上与SpaceX竞争的商业航天公司,Rocket Lab的前景依然被看好。

相比之下,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创建的蓝色起源虽然因一次全女性太空发射吸引了大量关注,但在火箭发射数量、快速迭代、商业模式的垂直整合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与Rocket Lab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蓝色起源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为了深入探讨Rocket Lab与商业航天的未来,我们邀请了火箭科学家陈亮和义柏合伙人黎竹岩进行对话。以下是对话内容的精选:

陈亮表示,Rocket Lab可以看作是Mini版的SpaceX,其起始路线与SpaceX相似,都是为了满足卫星发射需求而研制的运载火箭。Rocket Lab的电子号火箭是面向微小卫星的发射需求,采用了碳纤维结构和电动泵小发动机,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和生产速度的加快。尽管电子号的成功率与国内长征火箭相比不算特别高,但作为初创公司来说,这一成绩是可以接受的。

Rocket Lab的创始人Peter Beck曾表示一子级回收技术不是火箭的未来,但看到猎鹰9号的成功后,他开始研发可回收火箭,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吃掉了公司帽子的布条。Rocket Lab目前正在研发的中子号火箭,计划在今年发射,其整流罩设计独特,能够实现一子级重复使用。

黎竹岩则从投资人的角度分析了航天产业的商业逻辑。他指出,尽管火箭发射是航天产业的基础,但从投资角度来看,火箭发射业务的商业价值相对较低。相比之下,卫星服务业务的市场规模要大得多。因此,对于从火箭起步的商业航天公司来说,要想做大,除了做好火箭发射外,还需要拓展其他业务领域。

在谈到SpaceX的估值时,黎竹岩认为,虽然火箭发射业务目前仍占据一定比例,但长远来看,星链业务的价值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SpaceX通过不断降低运力成本,虽然短期内可能导致财报难看,但长期来看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关于Rocket Lab的创始人Peter Beck,黎竹岩表示,跨界融合的团队特质在商业航天领域尤为重要。Peter Beck作为一位自学成才的创始人,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得益于他敢于挑战传统规矩、不断探索新领域的创新精神。

最后,陈亮和黎竹岩共同展望了2025年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他们认为,星舰的测试、3D打印火箭以及航天工厂化将是今年的三大焦点。Relativity Space通过极限压缩供应链和3D打印技术,试图提升航天产业的效率。而制造革命和星舰的改款也将为商业航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Rocket Lab在新西兰的发射场环境优美,与传统的火箭发射场截然不同。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不断发展,Rocket Lab等新兴公司将继续推动行业的创新与进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