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计划收购其子公司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份,这一消息迅速在汽车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吉利汽车发布的公告,此次收购将使极氪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而吉利汽车目前已持有极氪65.7%的股份。
吉利方面对此次收购进行了解释,称这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的重要举措,旨在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深化品牌协同,从而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公告发布后,极氪美股市场和吉利港股市场均表现出强劲势头,其中极氪美股收盘上涨11.51%,市值达到64.03亿美元;吉利港股也涨幅达4.53%。
然而,这一决定对于去年刚刚赴美IPO的极氪来说,却意味着或将退市。距离极氪美股挂牌上市还不到一年,吉利汽车就有意将其从美股市场撤回,这一决定无疑来得有些突然。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一决策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
回顾极氪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充满了坎坷。在上市前,极氪进行了一轮融资,筹集了7.5亿美元,投后估值飙升至130亿美元,但IPO时市值却大幅缩水至51亿美元。由于股东不愿意在折价的情况下出售太多股份,导致极氪在上市时发行的流通股较少,市值表现一直不理想。与理想、蔚来以及小鹏汽车在美股市场的表现相比,极氪的市值和股价一直徘徊在较低位。
极氪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也主要依赖于吉利。根据招股书显示,极氪上市时实际募集到的资金仅4.41亿美元,其中吉利认购了2.7亿美元,占融资额的70%。因此,吉利对极氪的控股权和投票权一直较高。然而,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需要考虑市场对于战略执行后果的反应,而极氪在独立作战时显然需要更大的自主性和竞争灵活性。
因此,吉利选择此时调整战略,将极氪私有化,无疑是为了更好地参与未来竞争。私有化后,极氪将能够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高决策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同时,吉利也能够从“一个吉利”的视角统一中台,统筹分配资源,用集团作战的方式推动“让世界充满吉利”的愿景早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极氪在2024年三季度已经实现了单季度盈亏平衡,盈利能力逐渐提升。极氪回归后,将进一步推动吉利的利润空间增长,并有利于吉利汽车集团整体估值的提升和增长。同时,吉利与极氪的合并也将带来成本控制的优化,提高双方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