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媒体巨头meta的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一次播客访谈中,揭示了他对未来社交趋势的独特见解。他指出,尽管美国人平均拥有的朋友数量不足三人,但他们内心渴望建立更多有意义的人际关系。面对这一现状,扎克伯格并未倡导人们远离网络,重返现实生活,而是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增进人们的社交联系。
扎克伯格在访谈中强调,现代人普遍感到孤独,他们渴望拥有更多的社交联系。他认为,AI技术有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随着AI对用户的了解日益加深,它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社交体验,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扎克伯格甚至提出,对于那些没有条件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来说,拥有一个专属的AI助手或许能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然而,这一设想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批评者指出,扎克伯格的这一提议似乎是在重蹈Facebook的覆辙。当初,他创立Facebook的初衷是帮助大学好友保持联系,但如今,这一平台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的孤独感。在英国,近年来经常感到孤独的人口比例显著上升,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也被指责为加剧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如此,AI技术也展现出了其在社交领域的巨大潜力。例如,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能够迅速回答用户的问题,提供准确的信息。它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使得用户能够以更自然的方式与AI进行交互,无需复杂的搜索技巧。AI还被用作治疗师、财务顾问等角色,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然而,对于扎克伯格提出的“AI朋友”概念,并非所有人都持乐观态度。有观点认为,那些导致社交孤立和沉迷网络的平台如今却试图解决由它们自身引发的问题,这种做法无异于“纵火犯变身消防员”。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在缺乏专业治疗师的情况下,拥有一个AI助手或许能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慰藉,至少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加州大学心理科学教授斯蒂芬·舒勒就持这一观点。他指出,大多数人无法接触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因此对于他们来说,AI助手或许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尽管AI无法完全替代人类治疗师的角色,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