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份由知名经济学家吴晓波团队耗时六年、调研50万中产阶层得出的《新中产白皮书》揭示了令人瞩目的趋势:中国近四成新中产阶层正寻求职业转型,且自2021年以来,创业人数激增了64%,其中餐饮创业尤为热门。
在这股创业热潮中,咖啡馆、茶馆、酒馆成为中产创业者的首选。这些业态不仅门槛相对较低,且市场包容性强、规模大、需求稳定,被许多人视为实现理想生活的途径。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美好,这些曾被视为“创业三件套”的场所,如今却成了不少中产创业者的“梦碎之地”。
与那些为了养家糊口而创业、注重成本控制和风险的创业者不同,中产创业者往往拥有更为宽松的经济条件和较高的学历背景,他们进入餐饮行业更多是出于兴趣爱好、追求理想生活状态或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他们更青睐于咖啡馆、茶馆、酒馆这类与品质生活挂钩、环境舒适的业态。
小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名科技大厂的前员工,他因不满公司内部环境而选择创业开咖啡馆。尽管他热爱咖啡,且在中国咖啡冲煮大赛中获得了优秀选手称号,但真正开店后,他才意识到创业的难度远超想象。他的咖啡馆定位中高端,但店面小且位置偏僻,客流量一直不理想。线上渠道也难以走量,最终只能无奈关店。
与小余类似,安琪和胡胡也经历了相似的创业历程。安琪留学时曾在酒馆兼职,回国后决定开一家小酒馆。然而,由于装修风格和经营理念与当地消费者喜好不符,加上经济大环境不佳,她的酒馆也在开业两年后宣告结业。胡胡则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一家茶馆,但同样因生意不佳而在三年后关闭。
中产创业者们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一方面,他们容易被过去的成功经历和优渥生活麻痹,对市场预判过于乐观,对风险预估不足。另一方面,经济大环境下行和消费者理性消费趋势加剧,使得走小资路线的餐饮业态受到严重冲击。同质化严重和连锁化率不断提升也加剧了独立小店的生存压力。
在咖啡行业,瑞幸、库迪等连锁品牌的价格战打得火热,独立咖啡馆在价格上处于劣势。同时,咖啡馆、酒馆、茶馆等热门赛道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使得消费者新鲜感快速消耗。连锁品牌则凭借知名度高、经营模式成熟、上新快等优势,不断挤压独立小店的生存空间。
尽管如此,餐饮创业的热情并未被完全浇灭。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餐饮开关店数量居高不下。然而,餐饮创业门槛虽相对较低,但实则对经营者要求极高。从选择合适的赛道、门店选址和供应链,到日常经营、人员管理和宣传,都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许多创业者因认知偏差而失败,他们在进入行业前并未完全读懂行业。
在经济下行和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餐饮经营状况变得更加复杂。对于没有团队加持的个体创业者而言,跟上变革节奏尤为困难。因此,对于想要创业的人来说,现在是否是好时机值得深思。餐饮不是一个能赚快钱的领域,需要秉持长期主义精神,提升各方面能力。如果现阶段能力不足或对市场认知不清,则应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