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光启技术:军工牛市中“独行”,关联交易谜团待解

   时间:2025-05-14 19:17:4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印巴空战的战况不仅牵动了国际军事格局,还意外引发了国内军工概念股市场的剧烈波动。在这场空战中,巴基斯坦凭借中国提供的歼-10CE战斗机,成功击落多架印度战机,消息一出,国内军工股瞬间“沸腾”。然而,在这一片热潮中,光启技术的投资者们却在股吧里哀叹连连,直言“在光启技术里,完美错过了军工的牛市”。

光启技术,这家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装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其发展历程堪称一部资本与技术的交织史。2017年,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资本运作,光启技术成功借壳上市,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然而,尽管其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但在商业化道路上却步履维艰。

根据光启技术发布的公告,其顺德产业基地项目以及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募集资金已全部投入,但项目尚未完全商业化。这不仅体现在生产基地仍在建设中,更体现在客户与供应商的高度集中上。近年来,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以及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无疑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光启技术的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6.3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58亿元,但与此同时,其产品毛利率、盈利表现、经营性现金流以及资产减值等关键财务指标却呈现出“脉冲式”波动。更为关键的是,光启技术在近几年的财报中并未详细披露关联交易的具体占比,这一“高集中度+低关联披露”的组合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

回顾光启技术的历史,其创始人刘若鹏及其团队堪称“资本黑马”。早在2009年,刘若鹏等五人便成功研制出“隐形衣”,并凭借这一创新技术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随后,光启系迅速扩张,涉及资本管理、超材料、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2014年下半年,光启系开始活跃于资本市场,通过一系列并购和上市操作,实现了财富的快速增长。然而,尽管光启系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但其商业化之路却走得并不顺畅。

光启技术试图通过大规模制造交付和领袖级引领的思维模式来推动商业化进程,但效果并不显著。其超材料业务虽然快速增长,但毛利率波动较大,且客户与供应商的高度集中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常年为负,信用减值损失严重,这些异常数据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

市场普遍认为,光启技术很可能存在未披露的关联交易。根据Wind数据显示,深交所主板军工行业关联交易占比均值为23.09%-36.64%,而光启技术的实际关联规模远超这一水平。关于客户集中度、关联交易数据、经营性现金流以及信用减值损失等问题,光启技术至今未给出明确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1月,监管部门就曾因募集资金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准确等问题要求光启技术进行整改,并对公司高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这些问题包括未对有关联交易事项履行审议程序并进行信息披露、对子公司披露不准确等。这些违规行为无疑进一步损害了光启技术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

光启技术的股价表现也与其在军工概念股市场的地位极不相称。尽管军工板块表现强劲,但光启技术的股价却并未跟随板块波动。这种异常的股价表现或许正是光启技术水面之下问题的真实写照。

对于光启技术而言,如何在保证技术创新的同时实现商业化落地,如何加强信息披露和内部管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和投资者的青睐。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