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海底捞跨界烘焙,红石榴计划下“拾耍”面包店杭州首秀

   时间:2025-05-14 19:52: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杭州西湖银泰百货内,一家名为“拾耍·SCHWASUA”的烘焙店悄然亮相,迅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这家面包店不仅设计独特,而且其产品定价亲民,如黑麦蔓越莓面包仅售5.8元,白芝麻海盐卷6.8元,即便是大包法棍也不超过20元。令人惊讶的是,这家烘焙店竟是海底捞旗下的新品牌。

此次跨界尝试并非海底捞的首次探索。自启动“红石榴计划”以来,这家火锅巨头已经成功孵化了包括焰请烤肉铺子、小嗨火锅、小嗨爱炸等在内的13个子品牌,涵盖了烤肉、炸鸡、麻辣烫等多个品类,并开设了74家门店。然而,随着火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主品牌翻台率的低迷,海底捞急需通过这一计划来应对增长瓶颈。

“拾耍·SCHWASUA”首店的设计极具视觉冲击,选址于杭州西湖银泰百货一楼黄金地段,紧邻西湖景区,客流量大且消费能力强。店内以“新中式赛博风”为核心,黑金主色调搭配巨型牛角包模型和镀金麦穗艺术装置,营造出高端精致的氛围。同时,店内设置的“现烤倒计时”跑马灯和抽奖互动屏等趣味装置,增强了消费者的参与感。

在价格策略上,“拾耍”依托海底捞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以高性价比为卖点。60%以上的产品定价低于10元,最贵单品也不超过30元,显著低于同类网红品牌。这一价格策略的背后,是海底捞通过集中采购原料、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和全国冷链网络等举措,实现了成本的有效压缩。

海底捞跨界烘焙的逻辑在于烘焙行业的广阔市场和增长潜力。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已达5614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85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9%。烘焙食品兼具高频消费和高毛利特点,且现制品类仍存在标准化与规模化空间。烘焙作为高频、低客单赛道,可以弥补火锅低频消费的短板,并通过海底捞已有的会员体系实现流量转化。

回顾海底捞的“红石榴计划”,自启动以来,该计划已孵化出多个子品牌,并通过“管多店”模式培养了超100位多管店店长,管理200余家跨品牌门店。这一模式既缓解了主品牌扩张放缓后的人才晋升瓶颈,又降低了新品牌的人力成本。同时,依托蜀海供应链的集中采购和标准化生产,子品牌的成本较传统餐饮企业低25%以上。

然而,海底捞的多品牌战略也面临一些挑战。尽管子品牌如“焰请烤肉铺子”等已初具市场声量,但各子品牌之间缺乏供应链或客群的协同性。例如,“拾耍”与火锅主业的协同性有限,且现制产品面临较高的人工成本。部分子品牌的盈利水平远低于主品牌,快速扩张可能导致管理资源稀释。

在餐饮行业高度内卷的背景下,多品牌战略已成为头部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核心路径。海底捞的“红石榴计划”、呷哺呷哺的品类扩张、王品的“醒狮计划”等,都彰显了餐饮集团从单一品牌向多品牌帝国转型的趋势。然而,这场转型既需要战略定力,也需要直面资源分散、品类协同、盈利压力等挑战。

以王品为例,该集团围绕核心品类牛排、日料延伸价格带,推出年轻化品牌AMIGO等,满足Z世代需求。旗下29个品牌覆盖西餐、日料等品类,子品牌存活率超80%。王品通过持续做好市场和消费者洞察、发展新品牌、深耕老品牌以及人才发展和组织力建设等措施,成功实现了多品牌战略的转型。

相比之下,九毛九集团的多品牌战略则遭遇了一些挫折。该集团以“太二酸菜鱼”为核心品牌,孵化了怂火锅、赖美丽烤鱼等品牌,但部分子品牌因定位模糊被出售。这凸显了多品牌管理的复杂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海底捞的“红石榴计划”仍初步验证了其通过内部裂变激活组织活力的可行性。未来,海底捞需要在规模扩张与精细化运营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