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场聚焦于私募投资人权益保护的盛会于近日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正值第七个“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之际,由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携手新华网投资者教育服务基地共同发起。活动中,备受瞩目的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投资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近年来,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投资者资产配置渠道的多元化,但同时也使得投资风险变得更加隐蔽与复杂。私募基金、资管计划、信托产品等传统领域,以及数字资产、境外投资等新兴领域,都成为了投资者面临风险的高发地。投资者在遭遇侵权或欺诈后,往往难以找到有效的维权途径,保护投资者权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应运而生。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创始会长李文在致辞中表示,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协会终于成立了投资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这一平台的建立旨在推动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吸引更多机构和个人加入,共同为投资者谋福利,打造行业标杆。
新华网编委、上市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邱小敏在致辞中指出,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其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需要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和完善,需要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及更加公平的权益保障机制。她呼吁不断升级监管理念,形成更强大的监管力量。
在揭牌仪式上,李文、邱小敏以及专委会的副主任王维维、牛浩宇和秘书长李亚等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专委会的成立旨在整合行业资源,搭建投资者权益保护平台,推动法律教育、风险防控、权益保障和政策研究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以满足新时代投资者对权益保护的核心诉求。
活动还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和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私募投资人权益保护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印波分析了私募投资纠纷的司法救济路径和发展趋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探讨了机制创新与私募监管之间的关系,北京创业投资协会副会长曲敬鲁则分享了当前创业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国投资者权益保护志愿者计划也在会上同步发布,旨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投资者权益保护志愿者联盟,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有温度的公益志愿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就私募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和权益救济策略、刑事法律路径在私募维权中的适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围绕合同漏洞、信息不对称、刑民交叉、监管协同等实务难点,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经验,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