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度陷入沉寂的货运代理行业突然迎来了繁忙的景象,众多客户纷纷发来邮件,急切要求安排出货。据悉,一些地区的货仓预订已经排到了五月底。
一位跨境物流服务商透露,尽管空运价格正在上涨,但仓位仍然可以预订到,相比之下,船运的滞后性可能更加明显。时间成为了当下最宝贵的资源,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
这一波出货热潮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美经贸高层在5月12日达成的关税问题阶段性共识。美国宣布,对特定中国商品加征的24%关税将进入90天的暂停期,同时保留10%的关税,并取消了4月8日和9日相关行政令涉及的加征关税。因“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0%关税在共识达成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总计为30%。
新东方工贸CEO朱秋城表示,这90天为B2B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缓冲期。许多货主都在利用这一关税政策窗口期,加快发货节奏,以消化因高关税政策而积压的库存。贸易追踪数据显示,从5月5日至5月14日,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平均预订量激增了277%。
然而,尽管工厂和港口都在忙碌运转,但背后仍弥漫着不安和担忧。朱秋城坦言:“我目前最大的感受就是惊魂未定。”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实际上是在降低风险,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数做准备。而跨境电商卖家们则更多选择静观其变。
深商研究会执行秘书长王与剑指出,由于90天暂停期后24%关税是否延续尚不明确,商家难以制定长期稳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尽管如此,在这三个月内,至少缠绕在商人们脖颈上的紧箍咒暂时得到了放松。整个外贸行业都在失序中寻找着可控感,他们不愿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
今年以来,关税政策对中小型工厂的冲击尤为显著,特别是那些产品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且单一依赖美国市场的B2B企业。一些美国进口商在贸易紧张期甚至转向其他国家采购。朱秋城观察到,有工厂仅凭10%的定金就为老客户生产了40多个货柜的货物,但因关税突然大涨而遭遇客户直接弃单。五一假期后,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许多工厂直接停工,停产周期从15天到一个月不等。
相比之下,跨境卖家们显得更为灵活。深圳乐能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何冬冬表示,他们C端客户的需求变动并不明显。由于关税加征与取消的间隔较短,此前公司为应对加征关税而提前备货的海外仓库存仍在消化中。尽管关税下降是利好消息,但许多人仍不敢轻举妄动。何冬冬透露,此前关税上调时,公司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了5%-10%,而这次关税暂时下调后,公司不会考虑立即降价。
海外仓成为了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部分货代透露,许多客户都想在窗口期多备一些货到美国海外仓。跨境电商正逐渐进入全球采购与本地化交付的时代,产品原产地属性逐渐淡化。卖家必须在当地仓储,并负责尾程物流交付的环节。过去中国直接空运到美国发货的方式将逐渐淡出。
拥有本地货盘的商家在这次关税调整中受影响最小。朱秋城的公司很早就建立了美国海外仓,目前库存充足,能够支撑未来3-4个月的正常销售。因此,这次关税调整对公司业务影响不大,日常发货照常进行。海外仓已经成为跨境生意的必备选项,一些海外仓甚至针对中小卖家推出“一口价”报价模式,并提供教学素材供卖家学习基础知识。
随着美国仓库租金的上涨,海外仓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除了传统物流公司,甚至私人货代都在美国租仓库。海外仓企业已经准备好迎接涌入的货流,包括提高中小包的占比,并建设专门的小件自动化仓库。朱秋城表示,海外仓的服务已经超越了传统仓储,许多3C企业在海外仓开展产品维修业务,未来还将提供保税服务、本地化生产等增值业务。
尽管往海外仓备货只是当下的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关税带来的成本波动,但卖家们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即恢复到此前145%的关税水平。当前90天的缓冲期针对的是剩余的24%关税部分,即便最终执行,整体税率也仅为34%。何冬冬认为,保持战略定力至关重要,因为硬脱钩带来的损失对美国而言同样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