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俄两国在月球探索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签署了一项关于在月球上共建核电站的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计划在2036年前完成月球核电站的建设,为即将落成的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提供能源支持。
据悉,这座月球核电站将由俄罗斯提供反应堆技术,旨在满足中俄共同领导的国际月球研究站的能源需求。该消息的发布正值美国宇航局(NASA)考虑缩减其登月计划之际,NASA此前公布的2026年预算提案中甚至取消了轨道月球基地计划。
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尤里·鲍里索夫在采访中透露,中俄月球反应堆的建设可能会采用自主方式进行,即在没有人类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尽管具体实现细节尚未明确,但鲍里索夫表示相关技术准备已接近完成。
俄罗斯宇航局在协议签署后发布的公告中强调,国际月球研究站将致力于基础性太空研究,并测试长期无人操作的技术,为实现人类登月奠定基础。该研究站预计将成为位于月球南极的永久性载人月球基地,并已吸引了包括埃及、巴基斯坦在内的17个国家加入。
中国方面,2028年的嫦娥八号任务将为国际月球研究站的建设奠定基础,标志着中国宇航员将首次在月球表面着陆。自2013年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将月球车送上月球以来,中国在月球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在月球和火星上着陆更多月球车、收集月球样本以及绘制月球表面地图等。
中俄两国在2021年首次公布了国际月球研究站的路线图,计划通过五次超重型火箭发射在2030年至2035年期间完成机器人月球基地的建设。一旦这些基本部件建成,中国计划发射更多卫星以进一步扩展基地,并与其他设施如绕月空间站以及位于月球赤道和远月面的节点相连。
这一扩展模型旨在为载人登陆火星奠定基础,并预计在2050年完成。据中国国家媒体报道,该模型将由太阳能、放射性同位素和核发电机提供动力,并包括月地和高速月面通信网络以及多种月球探测设备,如月球车、无人驾驶远程飞行器和载人漫游车等。
中俄月球核电站协议的签署,无疑为中国太空计划增添了新的动力。随着国际月球研究站的逐步建成,中俄两国将在月球探索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开辟了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