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上半年,国产剧坛迎来了一部备受瞩目的佳作——《无尽的尽头》,该剧在豆瓣上斩获了8.3的高分,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
起初,《无尽的尽头》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其首播时的数据表现平平,甚至让主创团队感到沮丧。然而,在五一假期期间,这部剧却实现了惊人的逆袭,其站内热度在点映后的数日内稳定在25000左右,成为了一部不容忽视的黑马之作。
该剧的成功并非偶然,其深刻的台词、女主角的专业演绎以及对法律的普及都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一个短剧盛行、追求情绪快感的时代,《无尽的尽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叙事脱颖而出。
作为一部聚焦未成年人司法题材的剧集,《无尽的尽头》并没有依赖流量明星,也没有走常见的爽剧路线。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实现播放逆袭,赢得观众口碑的呢?
在与总制片人马科的交流中,我们得知了这部剧背后的创作故事。马科法律专业出身,他所在的公司一直致力于原创内容的制作,且多为现实题材。2021年,团队偶然间了解到“未成年人检察官”这一新兴职业,并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创作一部特种行业剧集。
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在2019年才正式成立,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编剧团队在采风过程中发现,检察官们仍在摸索中前行,剧中呈现的许多案件和制度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完善的。因此,《无尽的尽头》不仅是一部剧集,更是一部记录新部门诞生与发展的史诗。
在创作过程中,马科团队始终秉持着“抛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他们精心挑选案件,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例如,第一集“三少年霸凌”案件就抛出了“朴素的老百姓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如何看?”等现实问题,成功地将观众拉入故事情境之中。
除了抛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无尽的尽头》并没有程式化地呈现案件的惨痛,而是将案件作为问题的开始,展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庭审阶段,检察官们的庭审台词和对未成年犯罪的定性都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
《无尽的尽头》还巧妙地避免了对受害者二次伤害的呈现方式。在剧中,涉及到未成年人被侵害的镜头都被隐晦处理,既保护了受害者的隐私,又避免了观众产生围观感。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体现了剧组的人文关怀,也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在演员选择上,马科团队同样下足了功夫。他们坚持选用会演戏的演员,如任素汐、高伟光、刘琳等实力派演员。同时,他们还大量招募小演员,并通过试戏筛选出最适合的人选。这些小演员们在剧中的表现同样令人惊艳,他们的演技和眼神都充满了感染力。
《无尽的尽头》并没有将主角团的情感纠葛作为卖点,而是更多地展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在剧中,女性角色林之桃成为了智慧和能力的担当,而男性角色白恩宇则一反常态,成为了剧中的刺头。这种角色设定不仅符合司法题材的特点,也让观众看到了更加真实和立体的人物形象。
经过四年的精心打磨,《无尽的尽头》终于与观众见面。尽管首播时数据惨淡,但凭借其扎实的叙事和深刻的内涵,该剧最终实现了口碑和播放量的双赢。马科表示,观众的口碑比任何商业回报都更让人高兴,这部剧已经完成了其普法使命和社会意义。
如今,《无尽的尽头》已经成为了一部备受认可的佳作,它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未成年人司法领域的艰辛与不易,更传递了法治精神和人文关怀。这部剧的成功不仅是对主创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对国产剧多元化发展的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