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芬,这家在创业道路上奔跑了六年的企业,近日宣布正式进军剃须刀市场,为其“个护三件套”系列填补了最后一块拼图。5月23日,在徕芬2025新品发布会上,公司创始人叶洪新自豪地向观众展示了其最新研发的剃须刀,从CNC工艺到自研直线电机,再到120分钟的超长续航能力,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徕芬的技术实力和市场野心。
徕芬对剃须刀市场的雄心并非空穴来风。据悉,这款剃须刀的研发过程耗时四年,投资高达1亿元,采用了多项高端技术,如“不锈钢网冲压工艺”,这是剃须刀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此前全球仅松下一家能够实现,徕芬的突破使其成为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企业。叶洪新坦言,这项技术看似简单,实则难度极大,网孔小且需保持锋利度,是真正的技术挑战。
在中国个护家电领域,这样的巨额投入和长时间研发并不常见。供应链的高度成熟催生了大量小家电企业,门槛低、竞争激烈,微创新和快速迭代成为常态。然而,徕芬却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力求在剃须刀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叶洪新表示,徕芬选择进入剃须刀市场,是因为它与徕芬现有的技术有着共通之处。过去,徕芬凭借对“高速马达”技术的突破,成功分食了“戴森平替”高速吹风机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消费电子企业之一。此次推出的剃须刀T1 Pro和P3 Pro,均采用了徕芬自主研发的直线电机,通过重构电机架构,实现了更高的切割力和更低的能耗。
两款剃须刀还配备了PID动态补偿算法,能够智能感应胡须状态,动态调节切割动力,实现精准控制。刀头部分,T1 Pro采用了“镍网+不锈钢内刀头”的组合,尽可能贴近皮肤而不刮肉;而P3 Pro则配备了三刀系统,能够覆盖不同类型的胡须。尽管这两款剃须刀定价较高,T1 Pro起售价为499元,P3 Pro起售价为699元,但叶洪新表示,徕芬的目标不是短期销量,而是要让剃须刀成为消费者的长期选择。
然而,剃须刀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高端市场长期被飞利浦、博朗等国际品牌垄断,低端市场则陷入价格战。主流国产剃须刀价格普遍维持在300元以下,而徕芬的定价无疑面临巨大的销量压力。叶洪新坦言,剃须刀业务今年大概率会亏损,但徕芬愿意为此付出,以期在未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电动剃须刀线上零售额同比下降8.1%,市场趋于饱和。国内头部电动剃须刀企业飞科电器的业绩也出现双降,归母净利润腰斩,创下近十年新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价格战”已成为常态。徕芬试图以“技术创新”的特点切入中高端剃须刀市场,这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战役。
回顾徕芬的成长历程,其在高速吹风机领域的成功并非偶然。除了捕捉到增长红利外,徕芬还凭借较早的入场时机和地毯式营销策略脱颖而出。叶洪新经常讲述自己的创业史,这些经历被升华成品牌理念,成为徕芬营销的重要元素。然而,剃须刀市场却与吹风机市场有所不同,尚未出现像戴森那样定义品类的强势品牌。徕芬能否在剃须刀市场突围成功,还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