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苹果在这一战场上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国产手机的迅速崛起,加之苹果品牌溢价能力的显著下滑,使得苹果在与本土品牌的较量中显得力不从心。
近期,知名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一份预测报告显示,尽管整体市场趋于平稳,但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将略有增长,其中华为和苹果被视为引领这一增长的主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5月份凭借iPhone 16系列的促销活动,特别是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的热销,实现了销量的显著提升。这一策略不仅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也让苹果在第二季度实现了自两年前以来在中国的首次销量增长。
然而,与竞争对手华为高达12%的增速相比,苹果的8%增速仍显逊色。这一对比不禁让人思考,苹果若不能持续采取降价策略,其在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还能维持多久?
事实上,苹果已经通过降价策略尝到了甜头。早前,iPhone 16 Pro 128GB版本在加入国家补贴后,价格从原价7999元骤降至5499元,降幅高达31%。尽管这一优惠仅限于128GB版本,但仍引发了消费者的抢购热潮。
这一现象表明,苹果在中国市场依然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然而,在智能手机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价格因素已成为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消费者对于“iPhone等于面子”的消费观念已经逐渐淡化,更多的是追求性价比。
在此背景下,苹果面临着一个重要抉择:是否应该将大降价常态化,以应对中国市场的理性消费趋势。对于苹果CEO库克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