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滴滴自动驾驶携其新一代L4级前装量产车型及最新技术成果亮相,吸引了众多参展者驻足体验。这款新车型配备了滴滴自动驾驶全新一代硬件平台,传感器总数量达33个,成为展会现场备受关注的车型之一。展会期间,滴滴自动驾驶也明确表示,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产业伙伴携手推进技术创新,为乘客提供更便捷多样化的出行服务。

这次亮相不仅彰显了滴滴自动驾驶在产品化方面的最新突破,也释放出其加快规模化落地的强烈信号。而支撑这份底气的,是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多年持续的深耕与积累。作为国内出行核心平台之一,滴滴自动驾驶凭借庞大的用户流量基础和丰富的真实运营数据,正加速向Robotaxi规模化目标稳步迈进。
深耕九年,从独立研发迈向强强联合
回顾滴滴自动驾驶的发展历程,早在2016年,滴滴就已启动相关技术布局,由联合创始人张博亲自带队,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专攻L4级自动驾驶系统。2019年8月5日,滴滴正式宣布将自动驾驶业务升级为独立公司,由张博兼任CEO,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与商业拓展。这一战略调整,意味着滴滴自动驾驶从早期探索期,迈入更具战略深度的专业化运营阶段。
2020年,滴滴在上海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真实道路的关键跨越,为Robotaxi商业模式验证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了进一步加快量产和落地,行业逐渐形成了“主机厂+智能驾驶技术公司+出行平台”的深度协同模式。2024年4月7日,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致力于加速推动无人驾驶规模化和商业化落地。仅一年后,双方合作开发的首款具备全球适应能力的前装量产L4高度自动驾驶车,于2025广汽科技日上首次亮相。这款新车的发布不仅展示了滴滴在自动驾驶产品化上的阶段性成果,也释放出明确的量产信号。
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表示,此次合资公司获批以及首款量产车取得积极进展,标志着自动驾驶行业进入到了产品化的新阶段。双方将紧密合作,加速实现无人驾驶规模化和商业化落地。

多城实测,赢得认可
滴滴自动驾驶的Robotaxi车队已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示范区稳定运营多年。在混合派单机制和智能调度系统的加持下,Robotaxi展现出良好的行驶稳定性与整体服务体验。截至目前,系统已连续实现超过1800天无重大安全事故,运营表现可靠,用户口碑持续提升。

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滴滴在自动驾驶安全控制、调度效率与服务质量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为其下一步扩大投放规模、进入更多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滴滴自动驾驶也正在获得各界的高度关注。近期,新加坡代交通部长萧振祥率团访华期间,亲身试乘了滴滴Robotaxi,完整体验了从App呼叫到出行结束的全过程。试乘过程中,车辆运行平稳,系统调度迅速,复杂路况应对灵活,整体行程高效顺畅,给代表团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不仅显示出滴滴Robotaxi在用户体验方面的良好表现,也意味着其技术出海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持续向滴滴自动驾驶抛出橄榄枝。自独立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已完成多轮融资,包括2024年10月完成的C轮融资在内,累计筹资金额已超过15.5亿美元(约合112.6亿元人民币)。据彭博社报道,滴滴自动驾驶目前正在与多家潜在投资方就新一轮融资展开洽谈。投后估值有望达到50亿美元(约合363亿元人民币)。其背后不乏软银、IDG资本、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等重量级机构的支持,充分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长期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
在政企合作层面,滴滴自动驾驶也迎来了重要进展。6月23日,广州市政府与滴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前沿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此次签约为自动驾驶在广州的推广按下“加速键”。广州一直以来以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多样化的城市道路场景,为自动驾驶测试和技术迭代提供了优越条件。滴滴早在2023年3月就已获得广州首批智能网联示范运营资质,并率先启动商业化探索。如今,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Robotaxi的运营范围与应用场景有望持续扩展,为广州市民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自动驾驶出行体验。
在技术持续进步、政企合作深化、资本市场看好的多重推动下,滴滴自动驾驶频频传出利好消息,外界普遍预期其或将在今年底迎来新的关键节点。

加速部署,进入爆发期前夜
当前,滴滴自动驾驶正加速从技术验证走向城市级部署。凭借其在产品、平台、算法、用户运营等多方面的积累,滴滴无疑已经具备了在下一阶段的自动驾驶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潜力。
据悉,滴滴计划在年内部署千台Robotaxi,这将代表滴滴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真正起步。从最初的技术探索到如今量产车型落地、资本与政策加持,滴滴已在自动驾驶赛道上迈入加速通道。种种迹象表明,滴滴自动驾驶正站在商业化爆发的前夜,下一步的拓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将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