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OpenAI发布ChatGPT Agent,初创公司Manus等如何应对AI竞赛新挑战?

   时间:2025-07-20 11:44:0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OpenAI再次迈出了令人瞩目的一步。北京时间7月18日凌晨,该公司正式发布了ChatGPT Agent,这一创新成果能够根据用户指令自动规划执行步骤,调用多种工具,并完成从数据抓取到表格生成、行程规划到酒店预订等一系列复杂任务。

这一发布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因为ChatGPT Agent的功能正是当前众多AI Agent创业项目所努力的方向。四个月前,Manus等公司在宣传片中展示的通用AI Agent愿景,如今已被ChatGPT Agent一一实现。OpenAI的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甚至表示,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潜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将ChatGPT Agent定位为一个模型,而非产品。与Manus等依赖上下文管理和工具链编排的系统不同,OpenAI通过训练一个专用模型,实现了在单一系统中完成复杂流程的能力。该模型目前归入o3系列,但尚未获得单独命名。

AI时代的创业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迭代速度,一次底层模型的更新往往就能颠覆整个垂直领域的创新产品。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朋友圈中提到,掌握最强基座模型的企业,如OpenAI,在to C层面几乎不留给垂直应用创业空间。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能力,能力强则能覆盖更多场景,满足用户需求。

面对这一挑战,AI Agent领域的初创公司并未表现出退缩。OpenAI发布会刚结束,Manus等公司就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回应,强调他们早已推出类似产品,并欢迎OpenAI加入竞争。Manus更是迅速发布了与ChatGPT Agent的对比测试,宣称在多个场景下表现更优,如数据整理、路线规划、在线购物等。

另一家华人公司Genspark同样高调回应,创始人景鹏表示,他们的产品在响应时间、成本和生成结果质量上都优于ChatGPT Agent。他们分享的对比实例显示,Genspark在旅游行程制定、财务数据分析以及视频生成能力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

尽管ChatGPT Agent在发布时收获了不少赞誉,但用户反馈中也存在一些批评声音。部分用户指出,ChatGPT Agent在任务完成度和生成速度上还有待提升,部分复杂任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OpenAI的研究员对此表示,这是一种可以在后台发起任务、稍后查看结果的使用方式,他们更专注于模型能够持续推理和思考的时间。

OpenAI还针对外界关于生成文档或PPT不够美观的质疑给出了建议。他们建议用户先让ChatGPT Agent完成研究工作,再生成PPT文件,并在PowerPoint中套用设计模板以提升美观度。尽管OpenAI强调为ChatGPT Agent训练了专用模型,但仍有批评声音认为它更像是将此前推出的Operator和Deep Research功能组合在一起的产物。

在技术路线方面,初创公司们更注重应用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提升,而OpenAI则更强调底层模型能力的提高。ChatGPT Agent在学术测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如Humanity’s Last Exam评估中取得了新高,以及在DSBench和SpreadsheetBench等测试中大幅领先GPT-4o和人类水平。

然而,初创公司们并未因此放弃竞争。Manus联合创始人季逸超表示,他们将继续押注于上下文工程而非端到端智能体。他认为,上下文工程能够使智能体在模型进步的基础上快速迭代和改进,并保持与底层模型的兼容性。

随着ChatGPT Agent的推出,AI Agent领域正式进入了巨头博弈的时代。这一变化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AI抢夺人类工作的现象已经成为现实。科技巨头如微软和亚马逊正在裁员,同时利用AI生成大量代码。金融科技公司Klarna的AI Agent已经承担了公司三分之二的客服工作。

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的AI Agent市场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71亿美元。然而,AI Agent的快速应用也引发了行业担忧。与过去大模型仅提供信息不同,AI Agent具备了从思考到行动的完整能力,这可能带来隐私和安全风险。OpenAI在发布会上强调了ChatGPT Agent的风险,并加入了多项安全措施,但仍建议用户审慎使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