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增程车续航非越高越好:超350公里需权衡安全与成本

   时间:2025-08-03 12:25:1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多款旗舰级6座SUV扎堆上市,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促使厂商在技术、价格和用户体验上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续航里程成为了各大厂商竞相角逐的关键点。

在续航里程的竞赛中,增程式SUV的纯电续航能力不断攀升。有观点认为,在中型SUV领域,纯电续航达到350公里已足够优秀,盲目增加电池包容量并不明智,尤其是在中型SUV上,除非是在大型SUV上,才有增加电池包容量的空间。这一观点基于两个核心考量:一是电池包越大,成本越高;二是电池包增大意味着整备质量增加,能耗也会随之上升,甚至可能牺牲车辆的安全冗余。

为了提升续航里程,增程式车型普遍采用了换装大容量电池包的策略。从最初的30-40kWh电池包,逐步升级到50-60kWh,续航里程也因此从200km左右普遍提升至300km,甚至有个别车企开始挑战400km以上的续航。然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电控水平的提升、热管理、充放循环衰减以及安全问题等,都需要厂商给予足够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增程式车型的事故率相对较低,安全性表现优于部分纯电动车型。这主要得益于增程式车型的动力总成结构优势,以及深度放电情况较少的特点。当电池电量低于设定值时,增程器便会启动介入,避免了锂电池因频繁深度放电而加速衰减或受损的风险。增程式车型在设计上也更加注重电池的安全性,虽然电池容量相对较小,但得益于合理的布局和结构优化,其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与此同时,纯电动车型的底盘结构则更加注重电池的安全性和模块化设计。部分高端车型采用了CTB一体化压铸技术,将底盘和电池包融为一体,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技术精度和安全性。然而,对于成本和技术有限的车型而言,其底盘结构可能相对单一,电池包的防护和热失控风险防控难度更大。一旦发生碰撞或底部刮蹭,电池包受损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在增程式车型市场,售价门槛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市场。近年来,虽然售价逐渐下探,但10万+的车型选择仍然相对有限。高昂的造车成本影响了整车结构和用料,增程式车型需要将两套系统整合并保持协调和整体性,这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然而,正是这些投入,使得增程式车型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

在追求续航里程的同时,增程式车型也需要平衡安全性和其他性能指标。一味追求续航里程的提升,可能会牺牲车辆的整体安全性和平衡性。因此,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增程式车型而言,350km左右的纯电续航已经足够满足日常需求,50度左右的电池容量已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盲目增加电池容量,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