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领域,2022年见证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飞成功,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打破了欧美在商用大飞机市场的长期垄断。随后,C919顺利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认证,正式开启了其在国内的商业运营之旅,并迅速吸引了大量订单。
据多方媒体报道,C919的订单量已攀升至超过1600架,每架的目录单价高达1.08亿美元,总计价值超过16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逾万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国商用飞机的市场潜力,也预示着全球航空业即将迎来新的竞争格局。
如今,C919已与波音、空客并驾齐驱,形成了全球商用大飞机市场的“三足鼎立”局面,这无疑给传统巨头波音和空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尽管C919被誉为国产大飞机,但其国产化率并未达到百分之百,仍有多项关键技术依赖于国外。
具体而言,C919的十大核心系统中,不少关键部件仍非国产。例如,占比高达22%的发动机系统便由CFM国际公司提供,而该公司正是由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因此,在发动机这一核心领域,C919仍依赖欧美技术。
不过,近日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透露,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即将迎来突破”。张彦仲院士在航空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曾主导C919干线客机及其配套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评审,并主持了长江1000(CJ-1000A)发动机验证机总方案评审会议。
张彦仲院士的这番言论无疑为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注入了强心剂。一旦长江-1000A发动机成功面世,C919将有望摆脱对国外发动机的依赖,真正拥有一颗“中国心”。这不仅将推动C919的进一步发展,更为未来可能推出的C929等机型奠定了坚实的国产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国曾试图通过断供LEAP发动机来遏制中国商用航空的发展。然而,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这一举措反而激发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动力。长江-1000A发动机的即将问世,无疑是对美国断供行为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