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公布的三季度财报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向投资者描绘了一幅积极的未来图景,尽管过去两年公司经历了显著挑战。
小鹏汽车(NYSE:XPEV)的这份财报引发了市场两极化的反应。乐观者认为,这是小鹏汽车的“史上最佳财报”,总营收达到101亿元,同比和环比均有所增长,亏损局面似乎即将扭转。然而,悲观者则指出,公司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8.1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44.6亿元,暗示小鹏已逐渐落后于“蔚小理”阵营,新的三强格局变为“理问蔚”。
在全球汽车行业巨变、中国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背景下,比亚迪最近的一封邮件透露,2025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预示着“大决战”和“淘汰赛”的到来。对于仍在困境中挣扎的小鹏汽车而言,业绩的反转显得尤为迫切。
从财报数据来看,小鹏汽车的三季度表现可谓“喜忧并存”。销量、营收和毛利率等关键数据均有所改善。特别是毛利率,三季度达到了15.3%,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软硬件产品的共同支撑,以及服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特别是与大众汽车集团合作带来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
然而,与行业领先者的比较揭示出小鹏汽车的显著差距。在亏损方面,小鹏汽车第三季度净亏损为18.1亿元,而同期理想汽车净利为28亿元,零跑汽车净亏6.9亿元。在整车毛利率方面,小鹏也远低于理想、蔚来和赛力斯等竞争对手。
小鹏业绩的改善主要得益于两款新车型——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的成功上市。这两款车型分别主打中低端与中高端市场,推动了小鹏汽车交付量的显著增长。特别是MONA M03,凭借其高性价比,在首个完整交付期内就助力小鹏当月交付量突破两万台大关。
然而,交付问题成为制约小鹏汽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MONA M03等车型的交付周期被延长,这不仅影响了品牌声誉,还可能阻碍销售目标的实现。小鹏计划2024年全年交付28万辆,但前三季度仅完成9.86万辆,仅为目标的35%。
在管理层方面,王凤英的加入被视为小鹏汽车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她拥有丰富的造车经验,被誉为“汽车圈铁娘子”,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等。她的到来带来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小鹏汽车在管理和运营上逐渐步入正轨。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指出,小鹏汽车能否借助新车型扭转亏损局面并实现盈利,及时交付能力是关键。小鹏汽车在品牌定位、产品结构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需要更加全面的改革和提升。
过去两年,小鹏汽车的业绩跌入谷底,在造车新势力中的排名不断下滑。尽管公司加大了营销力度、引入了新管理层并尝试新的技术路线,但业绩的改善仍然缓慢。在新能源车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鹏汽车需要更加明确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并加强在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行业格局,小鹏汽车需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战略和执行力来应对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