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汽车消费市场中,一句老话被频繁提及:油价的起伏,已不再是购车者心中的痛。这一观念的转变,源于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
对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汽车的使用频率并未达到令人瞠目的程度。以一辆百公里油耗8升的SUV为例,若每年行驶一万公里,其燃油消耗量为800升。即便油价每升上涨一元,年度燃油成本也仅增加800元,这对于多数家庭来说,尚属可承受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纯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这类车型的一大特点是,至少能保证前50公里的零油耗行驶。在市区内,大多数人的单程行驶距离不超过50公里,这直接导致了燃油车依赖性的大幅下降。
尽管目前燃油车仍在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车的淘汰与新车的加入,整个市场对燃油的依赖正逐渐减弱。新车市场的布局与定价策略,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适应这一趋势。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50万台,短短两个月内向市场投放了100万台新能源车。这些新能源车在大多数用车场景下,几乎不依赖加油站。据预测,2024年全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将达到1200万台,若这一势头持续,未来5至10年内,乘用车市场将新增近亿台新能源车。
这一趋势的直接影响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油价的敏感度降低。以领克07 EM-P为例,这款混合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约为100公里,车主在行驶超过6000公里后,仅花费了300元加油(首箱油),日常几乎全靠充电使用。只有在长途行驶时,才需要加油,充电与加油相结合的方式已能满足大部分用车需求。
未来,加油站的主要客户群将仅限于燃油车用户和部分混合动力车主。而后者中的大多数人,实际上已将车辆当作纯电动车使用,对加油站的依赖远低于预期。当前,油价已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即便如此,选择燃油车的人仍在减少,油价的高低也鲜少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拥有了除加油之外的更多出行选择。充电带来的经济优势是加油无法比拟的。在购车决策中,许多工薪阶层开始考虑电动车价格甚至低于燃油车的情况。购买电动车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能够避开加油站,享受更加便捷、经济的出行方式。
在这个新能源时代,燃油车即便再好、油价再低,也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市场的天平,已悄然向新能源汽车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