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传闻称日产汽车公司正在积极物色一位重量级的主要投资者,旨在协助其应对即将到来的充满挑战的一年。这一需求的产生源于其长期合作伙伴雷诺汽车公司决定减持日产股份。日产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一位“稳定且长期的股东”,这类股东可能包括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银行或保险公司,以替代雷诺转让的部分股权,从而确保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日产汽车在寻求新股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与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的开放态度。其中,本田汽车作为日本汽车行业的佼佼者,被提及为潜在的合作伙伴。
尽管日产官方对这些基于猜测的报道持谨慎态度,未予置评,但从其最新的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出,日产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2024财年上半年(今年4月至9月),日产的净营收同比下降1.3%,降至5984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00亿元)。营业利润更是大幅下滑90.2%,仅为329亿日元,净利润同比下降93.5%,至192亿日元。同期,日产全球新车销售量也下降了1.6%,达到159.6万辆。
日产汽车业绩下滑的原因,与其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困境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北美市场,原本表现良好的电动汽车销售突然停滞。据日本媒体报道,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市场正掀起热潮,成为消费者的热门选择。然而,日产未能及时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未在美国推出混合动力车型,错失了增长机会。同样,在中国市场,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日产汽车在电动汽车产品线上的不足以及性能、续航、智能化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其销量持续下滑。
汽车行业观察员赵永琪表示,日产汽车在全球多个关键市场表现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能充分理解和适应这些市场的独特性。日产在运营、市场策略以及产品创新等多个维度上的不足,已经在其最新财报数据中得到了深刻体现。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上,赵永琪强调,不同市场间的消费者需求、文化背景以及政策环境差异显著,这对汽车制造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持续下滑的业绩,日产汽车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战略调整措施。日产已经将其本财年的全年净利润预测从原先的3000亿日元修正为“未定”,并计划削减全球制造产能20%,将年产能目标从500万辆降低至400万辆,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日产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日产也在积极寻求新的投资者,以进一步改善财务状况,为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以身作则,从2024年11月起自愿放弃50%的月薪,表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其他执行委员会成员也积极响应,自愿减薪。
内田诚表示,实现销售目标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只有通过重建力量,才能转向更积极的发展方向。尽管这些扭亏为盈的努力可能使公司看起来在缩小规模,但他坚信,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让公司回到增长轨道上。
日产的困境可能预示着日本汽车工业正面临一场更广泛的大变革与挑战。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2020年的24.1%大幅下滑至今年前10个月的11.2%。同时,丰田、本田、三菱、马自达等日本主流车企在2024上半财年的净利润也遭遇了同比下滑的困境。
以丰田汽车为例,其2024上半财年的净利润为1.9万亿日元,同比减少26.4%,这是丰田两年来首次出现半年财报的利润下滑。在全球汽车市场日新月异的今天,特别是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迅猛推进,对日本车企提出了更为迫切的战略调整与创新升级的要求。
面对市场变革,日本车企开始抱团取暖。今年3月,日产与本田率先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决定在电动汽车领域展开全面合作。7月份,三菱汽车的加入进一步壮大了这一联盟,本田、日产、三菱共同致力于推动汽车车载软件的标准化,以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后,三家公司又多次携手,在纯电动汽车、智能化以及汽车软件开发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赵永琪认为,日本车企相互合作是应对市场变革的明智选择。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和成本优化,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合作也有助于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速度,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