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车市场逐渐衰退的背景下,奇瑞汽车再次踏上了冲刺IPO的征程。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猜测,经历了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后,奇瑞是否终于迎来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
近日,市场传言称奇瑞控股正携手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包括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及华泰国际,共同筹备奇瑞汽车的潜在IPO事宜。据悉,奇瑞汽车有望在2025年于中国香港上市,其估值或超过140亿美元。尽管奇瑞官方尚未对这一消息进行正式回应,但这一传闻与奇瑞掌门人尹同跃在多个场合的表态不谋而合。
回顾奇瑞的IPO之路,可谓历经坎坷。早在2004年,奇瑞就试图通过借壳安徽巢东股份以及与江淮汽车交叉持股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但多次尝试均未果。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股市低迷,还是自身业绩的波动,以及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关联交易问题,都成为了奇瑞上市的绊脚石。尹同跃甚至曾在2011年公开表示,奇瑞暂不考虑上市。
然而,奇瑞并未放弃上市的梦想。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奇瑞在2016年曾试图让旗下奇瑞新能源“借壳”海螺型材上市,但这一计划同样未能如愿。直到2019年,青岛五道口的加入为奇瑞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后续资金问题再次让奇瑞的上市计划陷入困境。幸运的是,2022年立讯精密的加入为奇瑞的上市之路再次铺设了基石。
如今,奇瑞的IPO之路似乎迎来了转机。随着股权结构的逐步清晰、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以及资本市场环境的回暖,奇瑞再次重启IPO计划。近年来,奇瑞的销量和业绩均实现了显著增长。2021年至2023年,奇瑞控股集团新车销量连续攀升,特别是2023年,销量达到了188.13万辆,同比增长52.6%,出口量也稳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同时,奇瑞的营收也实现了大幅增长,2023年营收达到了315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尽管业绩亮眼,但奇瑞的IPO之路仍然充满挑战。近期,奇瑞内部被传出“大换血”的消息,因管理制度及激励等因素,不少中高管离职。这一传闻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奇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也备受瞩目。虽然奇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相当超前,但直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在奇瑞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仍较低。与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巨头相比,奇瑞的市值和品牌影响力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奇瑞正在全力推进新能源转型。奇瑞与华为成立了智界,并与小米旗下生态链企业智米一起成立了iCar。在2024创新科技日上,奇瑞展示了多项新能源技术,包括鲲鹏电池、高速电机以及自研的无图智驾等。这些技术的推出,展示了奇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野心和实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今年前9个月,奇瑞累计销量约为175.3万辆,同比增速为39.9%,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超33万辆,同比增长186.4%。尽管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对于奇瑞而言,这一成绩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如今,奇瑞正站在IPO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取决于奇瑞能否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突破、能否在海外市场树立品牌形象、能否在内部管理上实现优化和提升以及能否有效应对舆情风波等挑战。对于奇瑞来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