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续保难题在上海出租车行业内浮出水面。上海某出租车队队长,我们称其为刘队长,向媒体透露,其车队中的多辆新能源出租车正面临保险到期无法续保的困境。原本承保的保险公司已不再提供第三方商业险服务,而大型保险公司则要么拒绝承保,要么保费高昂。
刘队长车队目前运营着约300辆新能源汽车,主要以荣威和比亚迪品牌为主。面对即将脱保的车辆,刘队长急于寻找能够承接商业险的保险公司。然而,多家保险公司要么直接拒绝,要么保费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刘队长表示,新车保费一年接近1.5万元,旧车若在没有事故和违法记录的情况下,保费会有所降低,但即便如此,某些保险公司的商业险保费仍高达2.3万元,且赔付金额有限。
刘队长与两位车队司机一同前往上海某大型保险公司办理保险业务时,遭遇了尴尬一幕。尽管保险公司同意办理交强险,但商业险业务却被系统直接拒绝。司机邱先生表示,他的车辆前两年保费逐年降低,但今年10月,有业务员报价1.5万元,到了11月,即便愿意支付更高费用,也无法购买商业险。
为了争取续保,刘队长车队的司机们多次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诉,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最终,在递交投诉信后,某保险公司勉强同意为部分车辆续保。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就有业务员表示,新能源出租车的商业险业务将再次暂停。
刘队长无奈表示,新能源出租车续保难并非个例。上海英吉出租车公司也曾遭遇类似困境,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新能源车理赔率过高,保险公司不愿承保。保险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赔付率高,导致保险公司面临亏损压力,因此提高保费或直接拒保。
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的商业险平均保费高达4003元,而燃油车仅为2316元。一位新能源车主表示,他之前驾驶的燃油车一年保费在4000元以内,换成新能源车后,第一年保费就高达6000余元。
针对保险公司拒保新能源出租车的问题,法律专家表示,若出租车无事故、无交通违法记录,保险公司拒保并不合理。专家指出,保险公司应依据科学评估决定是否承保,不应一刀切。同时,交强险作为法定强制保险,不得无故拒保。商业险虽可依自身风险评估和经营状况决定承保,但拒保时应告知车主原因,确保合法合理。
面对新能源出租车续保难题,刘队长表示将继续与保险公司协商,希望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他强调,如果车辆只有交强险而没有商业险,就像在马路上“裸奔”,对车主和乘客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