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这个超豪华汽车品牌的先驱,早在21世纪初便踏足中国市场,于2001年开设了首家保时捷中心。自此,保时捷在中国不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与服务网络,还涉足设计、研发、赛事、金融等多个领域,展现其全方位的业务布局。
然而,近年来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略显疲态。据统计,从2021年至2023年,其年销量分别为9.57万辆、9.33万辆和7.93万辆,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今年前三季度,销量更是锐减至4.33万辆,同比降幅高达28.75%。此背景下,保时捷中国经销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一度引发风波,迫使保时捷宣布优化调整经销商网络。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时捷中国总裁潘励驰坦诚表示,公司正面临宏观经济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奢侈品市场增长放缓等多重挑战。同时,随着技术迭代加速,消费者对高端及超豪华品牌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除了传统的内饰要求外,智能化技术如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也成为新的关注点。
尽管纯电动车在高端市场的份额相对较低,特别是在6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欧美燃油车企仍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但潘励驰认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他将保时捷在2023至2024年的蛰伏比作赛车比赛中的“策略性进站”,为2025年的“热身圈”做准备,以便在未来蓄势待发,从2026年开始重启进攻模式,迎接中国市场的下一轮竞速。
保时捷中国将继续坚持“质大于量”的原则,将品牌视为关键资产,并视中国为战略市场。潘励驰强调,保时捷目前拥有最年轻的产品阵容,涵盖燃油车、插电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对于混动车型,保时捷将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并据此做出决策。同时,针对中国年轻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智能化项目,保时捷已完成基础准备,并在新款纯电动Macan上应用了高德地图和语音识别功能。潘励驰表示,保时捷将先确保基本的智能化功能完善,再逐步加强高阶功能。
在智能化进程中,保时捷将融入品牌特色,如提供沿途气候、驾驶建议等导航模式下的功能,以及赛道模式下的过弯、制动等保时捷特色功能。潘励驰透露,保时捷的主要研发工作仍在总部进行,但在中国也设有研发矩阵,凸显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保时捷正积极寻找本土合作机会,甚至考虑本土化生产,但由于销量未达预期,目前尚未到实施阶段。
对于经销商网络的管理,潘励驰表示,动态调整是市场变革的必然要求。尽管保时捷经销商网络的平均销售回报率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保时捷中国已采取多项支持举措,包括市场营销、经销商和销售三方面的加强支持,以应对市场挑战。同时,保时捷中国已宣布将精简国内经销商网络,加大在一线城市及高需求市场的投资力度,扩大潜力市场的零售网络规模,并在无法预见长期盈利的城市逐步缩减经销商网络覆盖区,实施渠道整合,确保资源高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