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保时捷中国大调整:缩减经销网络,加码本土化研发能否自救?

   时间:2024-12-13 12:39:5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保时捷,这一享誉全球的豪华汽车品牌,以其卓越的动力性能、加速表现及操控体验,长期以来在全球市场上备受追捧。然而,随着超豪华车市场的整体低迷,保时捷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策略和业务布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据悉,在今年第三季度投资者电话会议上,保时捷宣布将大幅缩减在中国的经销商网络。这一调整计划于12月初被公开,预计到2026年底,保时捷中国将仅保留约100家经销商,相较于当前规模,削减幅度达到三分之一,这在豪华车品牌中堪称激进之举。

保时捷所谓的“动态优化”,旨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销商布局。在市场需求收缩、店面难以实现盈利的地区,保时捷将实施渠道整合,精简不盈利的线下门店,以确保资源的高效投入。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及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保时捷则计划加大投资力度,优化门店布局。保时捷中国官方表示,此举旨在应对客户需求下滑、销量缩减的现状,以保障合作伙伴在中国市场的盈利能力。

回顾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辉煌历程,2021年销量超过9.5万辆,占据全球销量的近三分之一,消费者甚至需要加价选装套件才能提车。然而,自2023年起,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滑,不足8万辆,被北美市场超越,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销量同比下降7%,中国市场销量更是大跌29%,成为保时捷全球第三大市场,对全球销量的贡献率不足20%。

盈利方面,保时捷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总营收达到285.6亿欧元,但营业利润仅为9.74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仅为10.7%,远低于预期的17%至19%。与2009年受金融风暴影响时仍能实现46亿欧元盈利的辉煌时期相比,如今的保时捷正经历着显著的下滑。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颓势,既有市场环境的影响,也有品牌自身的问题。整个超豪华车市场都在经历寒冬,玛莎拉蒂、迈凯伦、阿斯顿·马丁等品牌销量大幅下滑,法拉利和兰博基尼也未能幸免。同时,奔驰、宝马、奥迪等主流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同样面临销量和利润的双重压力。

在车型方面,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燃油车包括Macan、Cayenne、Panamera、保时捷718、保时捷911等,新能源车型则有Macan EV、Taycan、Cayenne PHEV、Panamera PHEV等。尽管Cayenne、Panamera及Taycan等车型在中国市场颇受欢迎,但销量仍在持续下滑。为了提振销量,保时捷不得不采取大幅优惠措施,Cayenne、Panamera及Taycan等车型的降幅甚至高达20万元以上。然而,即便如此,保时捷的销量依然难以止跌。

面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保时捷也在努力寻求变革。一方面,保时捷加码本土化研发,以期挽救颓势。近日,保时捷正式宣布李楠出任中国技术部副总裁一职,并设立兼具本地采购与质量保证职能的新技术部,统筹保时捷在中国的研发工作。李楠曾在宝马和奔驰任职,拥有丰富的软件和信息化工作经验,并长期深耕中国市场。保时捷希望通过李楠的加入,补齐智能座舱、ADAS高级辅助驾驶等智能化短板。

然而,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变革之路并非坦途。尽管设立了研发部门,但本土化的研发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仍充满变数。一方面,保时捷需要平衡欧美消费者偏好与中国用户电动化和智能化需求之间的关系,难以过于激进地转向电动化。另一方面,保时捷不在中国本土生产,不具备产业链上的优势,成本居高不下。保时捷管理层内部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也将影响产品研发的进度和效果。因此,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变革之路仍需时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