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国轩高科在资本市场动作不断,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面临超80亿元市值解禁的背景下,国轩高科于12月18日正式发布对外担保进展公告,宣布为旗下10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提供总计32.05亿元的融资授信担保。
针对这一系列担保行为,市场纷纷猜测国轩高科是否在布局新的产能。然而,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门回应称,这些担保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需求,并非直接针对新产能的投资,并强调如有新产能计划,将会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信息。
与此同时,国轩高科在海外市场的扩张步伐尤为引人注目。就在12月13日,公司宣布将在斯洛伐克和摩洛哥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超过25亿欧元。这一举措显示出国轩高科在全球市场的雄心壮志。
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发力的情况下,国轩高科的资金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也透露出一些隐忧。一方面,公司的负债率已经攀升至借壳上市以来的新高,达到了74.31%;另一方面,公司与大股东大众汽车合作开发标准电芯的计划虽然被市场视为双赢之举,但至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国轩高科在担保方面的操作也颇具争议。根据公告,截至2024年12月17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实际对外担保总额度已高达764.69亿元,担保余额为453.66亿元,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180.98%。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担保事项均在2024年度担保额度预计范围内,且无需另行召开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
这一做法是否符合监管规定引发了市场的质疑。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百分之五十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须经股东大会审批。然而,国轩高科却通过年度担保额度预计议案的方式,绕过了股东大会的逐个审议,这一做法的合规性有待进一步审视。
在负债高企的背景下,国轩高科为何仍选择大规模担保和海外扩张?公司投关部门回应称,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海外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加大在产能建设、技术研发和国际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然而,这种扩张也带来了债务性融资的增加,从而推高了资产负债率。
与此同时,作为国轩高科的大股东和战略股东,大众汽车似乎在这一系列动作中保持了低调。尽管双方曾共同研发标准电芯,并计划为大众最新款新能源汽车供给动力电池,但至今尚未有实质性的装车进展。专业人士指出,大众汽车的纯电平台车型目前尚未采用国轩高科的电芯,而国轩高科的电芯若只能在大众未来的SSP平台装车,则可能要到2028年左右才能实现。
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一直未成为控股股东。根据双方签订的《股东协议》,大众中国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放弃部分股份的表决权,以确保国轩高科的稳健发展。然而,这一弃权期近日再次从3年延长至6年,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双方合作未来的猜测。
国轩高科在国内外市场的扩张和资金运作无疑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如何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和合规风险,将是公司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