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热议“学习中医后领悟,多吃糖实则大补”的观点,然而,这一说法实则需要细致辨析。
中医理论中,“甘味”被视为一种补益之物,但这里的“甘味”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精制糖,而是指自然食材或药用糖类。值得注意的是,“补”这一概念在中医中有着严格的适用条件,主要针对气血亏虚、脾胃虚寒等特定体质的人群。中医认为,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脾脏受损、湿气内生,进而引发身体不适。现代医学同样指出,过量食糖可能引发血糖波动、蛀牙等健康问题。
不同体质的人对糖的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糖尿病患者、湿热体质者、痰湿肥胖者以及皮肤病患者等,均需严格控制糖分摄入。正确的“补糖”方式,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天然甘味食材,如脾阳虚者可通过食用山药小米粥加少量饴糖来调养,同时结合按摩足三里等穴位来辅助健脾。中医的“补”讲究辨证施治,甘味用得恰到好处为补,过量则转为害,需保持平衡之道。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并处于营业状态的甜品相关企业已超过13.7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湖南省、江苏省的甜品企业数量排名前三,三省总和占比高达43.9%,超过6.02万家。
天眼查数据还显示,涉及司法案件的甜品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0.9%,提示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关注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