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体聚焦“棉密码”卫生巾芯片问题,指出其成为硫脲检测超标的重点关注对象。该品牌官方宣传其卫生巾内置了一款拥有99%抑菌效果的天然茶多酚芯片专利。
“棉密码”卫生巾背后的专利法人代表刘洲福透露,该芯片内含0.5%至1%的茶多酚,采用先进的涂布工艺制造。为了验证芯片的抗氧化性能,厂家展示了茶多酚与碘伏溶液的化学反应。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该专利与佛山市顺德区州福慈鑫无纺布有限公司紧密相关。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刘洲福,注册资本为50万元人民币,业务涵盖家用纺织制成品、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及面料纺织加工等领域。公司由刘慈雄与刘洲福共同持股。
州福慈鑫无纺布公司在2017年申请的“茶多酚强吸收型芯片、茶多酚卫生巾及纸尿裤”专利,于2019年正式获得授权。该专利旨在提升个人卫生用品的性能,通过蓬松体层实现液体的快速扩散与均匀吸收,并利用毛细管效应增加吸收量。同时,高吸水树脂与茶多酚颗粒层结合,有效防止液体回流,茶多酚颗粒还具备除菌、除异味的功能。
进一步查询天眼查知识产权数据发现,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0项与茶多酚芯片相关的专利记录,其中包括由广东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某科技公司及佛山某科技公司等提交的多个申请。
这些专利不仅展示了茶多酚在卫生巾芯片中的应用潜力,还反映了该技术在个人卫生产品领域的广泛探索与创新。
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因其出色的抗菌与除味性能,在卫生巾等个人卫生产品中逐渐受到青睐。然而,“棉密码”卫生巾芯片硫脲超标的问题,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企业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必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与安全。
面对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企业应当加强原材料检测,优化生产工艺,确保每一片卫生巾都能达到安全、健康的标准。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市场的监督力度,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茶多酚芯片技术的未来发展,不仅依赖于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专利申请,更离不开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监管机制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