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零食行业的领军企业来伊份跨足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威士忌。这一举动不仅令人好奇,也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在上海松江佘山东郡九亭镇的仓库中,藏着一个特别的实验:1298个威士忌单桶正在接受上海独特气候的考验。这是本土威士忌品牌“望空”的熟成实验室,而来伊份与上海沪威酒业有限公司的陈汉树团队正在这里探索中国威士忌的独特之路。他们试图证明,中国威士忌的竞争力不仅在于所谓的“中国元素”,更在于深刻理解本土气候,结合国际化的工艺创新。
2025年5月,来伊份旗下的沪威酒业通过“望空”品牌推出了“东成西就”系列两款威士忌产品。这两款产品均选用苏格兰低地产区的原酒,在上海松江仓库经历了两年的桶陈后上市。它们独特的风味表现迅速引起了行业的热议。
陈汉树透露,团队在实验中取得了一个关键发现:通风对亚热带气候下的威士忌熟成至关重要。上海的风土气候大幅提升了熟成效率。显著的昼夜温差使得橡木桶每日膨胀收缩的频率远高于苏格兰环境,从而加速了酒液与木桶间的物质交换。同时,本地较高的湿度导致水分蒸发慢于酒精挥发,使得威士忌的口感更加柔和、易饮。
目前,“望空”的单桶产品(定价7.28万元/桶)已经熟成满两年,并已获得了部分东南亚和美国藏家的青睐。陈汉树表示,他的长期愿景是复制Jim Swan博士在亚热带熟成方面的成功路径。
这一举动不仅打破了传统酒饮市场的固有格局,也展现了来伊份在多元化发展战略上的新尝试。长久以来,中国酒饮市场以白酒和黄酒为主导,而威士忌等欧洲传统优势酒种在国内大规模生产的案例相对较少。来伊份入局威士忌,无疑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
从产业基础来看,中国具备发展威士忌等酒种的良好条件。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能够为威士忌的酿造提供适宜的环境。同时,丰富的粮食资源也为威士忌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大麦作为威士忌的主要原料,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稳定的产量。
对于来伊份而言,布局威士忌领域是其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自然延伸。零食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降低风险,来伊份选择了多元化发展。威士忌作为一种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酒类产品,与零食业务在消费场景和客户群体上存在一定的重叠。因此,来伊份入局威士忌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业务的协同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国际化、多元化的消费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酒饮消费领域,这一趋势尤为明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酒种,而威士忌正是其中之一。
来伊份入局威士忌的举动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合理性。然而,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具有中国独特风味和产品优势的威士忌。来伊份需要充分结合中国的气候、原料和文化特点,进行创新和探索,开发出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威士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