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空间站“新成员”亮相!4只小鼠开启太空生命科学探索之旅

   时间:2025-11-01 10:47:2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浩瀚宇宙中,中国空间站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太空会师”。神舟二十号与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完成交接,神舟二十一号乘组正式入驻,开启了中国航天史上第7次“太空会师”的新篇章。与此同时,一场聚焦生命、流体与材料科学的太空实验也拉开了精彩序幕,多个实验项目将围绕动物行为、生命起源、智能材料与航天关键技术展开深度探索。

此次实验中,2雌2雄共4只小鼠首次登上“天宫”,成为我国在轨实施小鼠空间科学实验的“先锋队”,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生命科学实验迈向了全新阶段。为何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对象?专家解释道,小鼠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颇高,体型小巧且繁殖周期短,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公认的重要哺乳类模式动物,也是研究太空环境下生命体生理变化、行为适应以及生殖发育的理想模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进入“天宫”的小鼠并非常见的“小白鼠”,而是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的“小黑鼠”。

在轨期间,这4只小鼠计划在空间站生活5天左右。科研人员将运用多维度视频图像监测技术,深入探究空间环境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初步摸索出小鼠在空间环境中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

要成为合格的“动物航天员”,这些小鼠需历经重重考验。首先是“体能关”,它们要在特制的“动感单车”——加速旋转的转棒上坚持一段时间,以此检验自身的体能、耐力以及抓握力。接着要迎接抗晕挑战,通过二维小鼠旋转仪模拟太空环境下的前庭刺激,让小鼠体验多维度、长时间的旋转,从而适应“太空晕动症”。科研人员还会将小鼠倒吊,观察其挣扎反应,筛选出积极抗争的“乐天派”;通过迷宫测试评估其空间识别与适应能力,确保它们在失重漂浮环境中能够找到食物、存活下来。完成这一系列考验后,小鼠还需提前入住模拟太空舱的紧凑型饲养笼,适应未来在轨生活空间。最终,4只表现最优的小鼠脱颖而出,拿到了通往太空的“入场券”。

任务结束后,小鼠们将随神舟二十号飞船返回地球,进入后续研究阶段。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天达介绍,此次任务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哺乳动物天地研究全流程的实验体系,验证小鼠空间饲养的关键核心技术,探索研究小鼠各器官系统对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为未来系统开展哺乳动物空间科学研究筑牢基础。

此次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共上行6项科学实验,实验样品及装置总重量达63.2公斤。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载荷专家张洪章将发挥专业优势,在轨开展“面向空间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空间环境下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等2项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微重力环境下活性胶体的结构与动力学研究”等2项流体科学领域研究也将陆续展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