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软为何262亿美元收购领英?为了挖掘“金矿”

   时间:2016-06-20 08:47:44 来源:WPDang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微软收购LinkedIn的消息公布不久,有人就开始质疑微软的行为。许多人认为,微软将会毁掉一个在职场社交上做出了卓越成绩的社交服务平台。但事实上LinkedIn的背后还有着非常大的技术资源,而微软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也有媒体和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庞大的资源会被微软私吞。

但事实上,这些想法是非常多余的。

微软为何262亿美元收购领英?为了挖掘“金矿”

微软收购LinkedIn,并不是因为这家公司走上了穷途末路,相反,自从2015年到2016年,该公司的股价上涨了101%。但即便如此,LinkedIn仍在某些方面需要更好的支援。

这次收购或许也跟3月份LinkedIn的大动作有关。

今年3月,LinkedIn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将旗下开发的企业级数据挖掘软件WhereHows开源。

说是“企业级数据挖掘软件”,LinkedIn更愿意将这款软件成为“数据发现软件”。其主要目标是从分布式的多种元数据中进行挖掘。

微软为何262亿美元收购领英?为了挖掘“金矿”

WhereHows由LinkedIn团队亲自开发维护,并已经在公司内部长期使用。这款软件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发掘,同时也能收集并对元数据进行整理。LinkedIn表示,这套工具比任何企业使用的数据工具都要实用,高效。

很多公司的数据内部分享的问题都可以通过WhereHows解决。这款软件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员工进行对企业有价值的数据发现,以及一些更有深度的分享。截止到2016年3月,LinkedIn的WhereHows存储了50000个数据集,14000条评论和3500万例作业执行。

但随着数据库内部数据的日益增加,想要在不同平台、框架、系统中总览所有数据变得非常困难,而解决这个问题本身又是一项挑战。现在,许多大型企业开始整合渠道,让相关数据的总览变得更加简答,而LinkedIn团队也因此变得压力重重,因此寻找高效的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LinkedIn认为开源是这其中最好的解决方案,WhereHows的开源不仅仅能让这个系统变得更加高效,适用范围更广,同时也能惠及整个社会。

微软为何262亿美元收购领英?为了挖掘“金矿”

LinkedIn工程副总裁Igor Perisic表示,“开源让软件不再局限于小的、低层次的方案,并且软件也不再只为一家公司服务。”

不仅仅是在大数据和上的成就,LinkedIn也因此培养出了优秀的数据专家。2013年,Jawbone聘请了LinkedIn的数据科学家Monica Rogati担任该公司的数据副总裁;Apache Kafka旗下经销商Confluent的三名顶级专员也是来自LinkedIn的前员工。

因此相比通过开源社区来缓慢推进WhereHows的功能,在推出更好的数据总览解决方案之前依靠微软的服务或许是更加稳妥的选择。

而且LinkedIn CEO Jay Kreps也一定看到了微软对开源的态度。现在的微软比以前更加开放了。

“虽然最初并不是开源的支持者,但在去年微软开始拥抱开源,甚至已经开源了自己的一些核心技术,如.NET平台,以及为Apache Kafka在.NET上的支持。我对他们将开源作为公司的优先事项,并将新合并公司作为可持续的组成部分持乐观态度。”

对微软而言,对开源的开放态度一定不是为了体现某种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但这种商业模式一定会让微软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带来的效果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微软不再像原来那么让人讨厌了。

微软为何262亿美元收购领英?为了挖掘“金矿”

如果Windows10预览版的bug数量和恶性程度能够再控制一下,或许更多的开发者会认可这家公司。

LinkedIn提供的数据将会为微软带来一笔不论从规模还是价值上都十分可观的资产,并且这些数据能够为微软的各个业务带来资源上的扩充。从应用到服务、到Cortana、以及Dynamics CRM系统、以及搜索引擎必应,LinkedIn的数据能够发挥非常强大的作用;而WhereHows的开源以及旗下的开源社区则能够为微软带来更多的开源开发者、数据专家以及更开放的心态。

在宣布这项交易的同时,微软表示,LinkedIn将保留其独特的品牌,文化和独立性。我们希望微软能够在未来彻底兑现自己的承诺,让LinkedIn更好地为企业与个人提供更优质的企业与职位服务。我们同时也希望LinkedIn也能够兑现自己的承诺,将开源社区建立的更加完善,让所有人都能够合理挖掘这片资源丰富的金山,惠及更多用户。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