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燃油车价值何在?油电平权,是时候让汽车业回归理性了!

   时间:2024-12-05 21:32: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关于燃油车命运的讨论在中国汽车行业内愈演愈烈,这一话题的引爆点源自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重庆某论坛上的发言。郭副司长的言论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人们不禁思考:如果燃油车真的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汽车业将会面临怎样的变革?

首先,从消费端来看,燃油车的消失将直接导致汽车消费环节的税收锐减。当前,新能源车主享受着免购置税、免路桥费等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若失去燃油车的税收支撑,恐难以为继。实际上,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存在着一条隐形的“补贴链”,燃油车车主在某种程度上补贴着新能源车车主。一旦燃油车产业遭遇重挫,这条补贴链将受到严重冲击,新能源车主的“免费午餐”或将不再。

其次,从企业端审视,燃油车的衰退将引发汽车企业的销量滑坡,进而导致产能过剩和裁员潮。这不仅会对汽车企业造成重创,还会波及整个产业链,引发广泛的社会问题。因此,燃油车的存亡并非仅仅关乎一个产业,而是牵动着中国汽车业的整体脉络。

再者,从产业链端分析,燃油车的打压将加剧供应链的竞争,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供应商可能会频繁收到降价要求,这无疑是对供应链稳定性的一大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燃油车产业的“内卷”或许会比现在更加严重。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燃油车产业在现实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网络舆论场上却常常遭受“矮化”和“污名化”。一些新能源车企通过贬低燃油车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这种做法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加剧了燃油车车主的社交压力。实际上,燃油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依然强劲,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下,燃油车更是无可替代。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虽然同比增长了39.8%,渗透率达到52%,但燃油车依然占据着48%的市场份额。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但纯电动车的份额占比正在走低,带内燃机的车型(包括燃油车、插混、增程式等)仍然是市场上的主流。

在技术上,燃油车也并未落后。近年来,国内车企在燃油发动机的热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从最初的40%以下提升到了现在的45%、46%。同时,燃油车也在智能化方面不断突破,L2+级的智能驾驶辅助、高阶的智能座舱技术等都已经在燃油车上得到应用。

面对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争议,回归“油电同权”成为了业界的共识。这不仅是为了保障燃油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为了推动中国汽车业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迈进。坚持发展多能源路线,才能实现汽车产业的良性生态。同时,“油电同权”也有助于避免燃油车体系快速滑坡,对产业链的稳定造成冲击。

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油电同权”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燃油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毕竟,在全球范围内,燃油车及其衍生车型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要成为全球汽车强国,离不开燃油车和内燃机技术的发展。

燃油车的命运并非一成不变。在“油电同权”的理念下,燃油车有望获得更加公平的对待和发展机会。中国汽车业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都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两者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推动中国汽车业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