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强链补链显真章!

   时间:2024-12-06 10:22:2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的制造业版图中,一群“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正以其独特的技艺和创新能力,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韧性增强的关键力量。西安兴航,这家专注于国产大飞机机身蒙皮制造的企业,正是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其生产的蒙皮,如同大飞机的皮肤,丈量着万米高空的高度,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飞跃。

不仅仅是西安兴航,在全国各地的产业链上,这样的中小企业星罗棋布。它们或许规模不大,却身怀绝技,成为大企业的坚实后盾。龙岩畅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应急抢险专用车研发制造的企业,以其毫秒级的应急电源车响应速度和创新的排水抢险车技术,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这些专用车,如同城市的守护者,在每一次应急保障和抢险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超过1.46万家,这些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营收占比达7%,平均授权发明专利22项,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者。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还积极融入全球市场,成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创新工艺开发和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成功打入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在大中小企业融通的背景下,这些“小巨人”企业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在研制大飞机的过程中,就吸引了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200多家中小企业加入其供应链体系,其中80多家已成为合格供应商。这种“大鱼带小鱼”的共生模式,不仅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也推动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创新。

在福建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以其高精度继电器产品,成为全球继电器行业的领航者。其背后,是一个小而精的细分产业集群。在漳州长泰经济开发区,围绕宏发电声的配件企业一应俱全,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链。这种集群化发展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为了畅通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渠道,工信部等四部门今年启动了“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各地也积极响应,推动国有企业供应链、应用场景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支持链主企业同中小企业开展联合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这种合作模式的推广,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

我国还在积极培育认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已认定了3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在资源共享、生产协作、创新协同、市场共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集成电路、汽车、锂电等重点产业链提供了有力的配套能力和应急储备能力。

在协同“智造”的推动下,广州市花都区箱包皮具产业集群通过打造“云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方案,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制造,有效提升了集群的协同效率和降低了成本。这种创新模式,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