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浪潮中,华为以其独特的姿态站在了行业的前沿。尽管众多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已久,但对于自动驾驶何时能够真正落地商用,大多选择了沉默。然而,华为却毫不避讳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日,在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论坛上,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详细介绍了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发展节奏,并明确指出了相关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时间节点。他透露,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以及无人干线物流,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用。
不仅如此,华为还发布了ADS 4以及《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协议》,这一举措得到了东风猛士、岚图、赛力斯等11家汽车品牌高管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华为因此成为了智能辅助驾驶安全的引领者。
在当前汽车行业,华为的这一激进态度显得尤为突出。近期,小米SU7的碰撞事故给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阴影,使得整个行业更加谨慎。然而,华为却似乎并未受此影响,依然坚定地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事实上,面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也加强了监管。工信部在4月份连续发布了两份文件,要求车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并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
尽管监管趋严,但华为依然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李文广透露,相关部门领导表示,L2级别的监管加强并不代表会影响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反而希望有能力和条件的企业进一步加快L3、L4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L2与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L3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分水岭,从L3开始,责任主体由驾驶员转变为系统。因此,L3、L4级别的监管重心是智驾系统本身的能力和可靠性,这与L2级别的监管方向并不冲突。
华为之所以能够在智能驾驶安全领域牵头,与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密不可分。华为的乾崑智驾ADS系列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已经累计避免了超过170万次的潜在碰撞。这一数据无疑为华为在智能驾驶安全领域的话语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华为的智能驾驶理念始终围绕着安全展开,比如坚持不放弃激光雷达的城区智能领航功能、行业首创的全向防碰撞系统等等。这些创新技术不仅提升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也为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随着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规划全面加速,车企是否已经攻克了所有的技术难题?这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然而,从华为等企业的表态来看,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依然充满挑战和机遇。
政策支持也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武汉、北京、上海等地区已经发布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条例,但从国家层面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放开相关政策,为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铺平道路。
同时,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对传统共享出行市场产生了冲击。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化进程的加速,Robotaxi等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将成为未来出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占据全球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市场约58.5%的份额。
华为预计,城区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将在明年实现试点商用。虽然这听起来还有些遥远,但考虑到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车企的积极投入,2027年实现城区L4级别规模商用也并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