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英特尔巨头陨落:一年巨亏,大规模裁员,生死存亡之际能否逆袭?

   时间:2025-05-02 13:12:2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英特尔近期宣布了大规模裁员计划,这一消息震撼了整个科技行业。据媒体报道,此次裁员比例超过20%,意味着在全球10.89万名员工中,将有2.2万人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英特尔还调整了员工的工作时长,原本只需坐班3天的岗位,现在将增加至4天。

此次裁员将使英特尔的员工数量回退到15年前的水平,而这似乎还不是公司的最低谷。分析师预测,英特尔2024年的数据中心CPU销量将创下14年来的新低。这家曾经称霸CPU市场的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现任华人CEO陈立武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他的未来可能重蹈AMD、思科或诺基亚的覆辙。

回溯历史,英特尔与AMD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们最初都源自“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由“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博士创立。然而,由于管理不善,肖克利实验室的天才们纷纷出走。其中,诺依斯和摩尔等人创办了英特尔,而杰里·桑德斯则带领另一部分人创立了AMD。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特尔凭借技术创新和领先地位,主导着CPU市场。

英特尔的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产品层出不穷。从1971年的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到1978年的首枚16位微处理器8086,再到1993年的奔腾处理器Pentium和2006年的酷睿系列处理器,英特尔一直引领着行业的潮流。相比之下,AMD的发展则显得艰难许多,直到2000年左右,才凭借速龙系列处理器逐渐获得市场份额。

然而,英特尔的辉煌并非不可动摇。在过去十年里,英特尔一直奉行“Tick-Tock”模式,即一年更新制造工艺,一年更新微架构。这种交替提升的策略,曾让英特尔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兼顾设计和制造变得越来越困难,英特尔开始力不从心。此时,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公司的崛起,对英特尔构成了巨大威胁。

2015年,当制程工艺进入14纳米时,英特尔和台积电之间的竞争趋于激烈。而到了2018年,台积电量产7nm工艺时,英特尔已经明显落后。这一差距,让英特尔在消费者市场上的口碑逐渐下滑,被戏称为“牙膏厂”,意指其每次产品升级都如同挤牙膏般微不足道。

就在英特尔陷入困境之际,AMD迎来了转机。在“苏妈”苏姿丰的带领下,AMD开始发力高性能计算市场,推出了锐龙处理器。这款处理器采用了全新的Zen架构,并且与台积电合作,制程工艺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AMD处理器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英特尔终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除了CPU业务外,AMD还在数据中心业务上向英特尔发起了挑战。AMD推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霄龙系列芯片,在性能上已经超越了英特尔。曾经,英特尔凭借至强系列占据了99%的数据中心CPU市场份额,但如今这一比例已经大幅下滑。2022年,AMD的市值甚至首次超越了英特尔,成为其最大的威胁。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英特尔不得不寻求改变。2021年,帕特·基辛格成为英特尔的新任CEO。然而,他的固执和激进策略并未能拯救英特尔,反而将其进一步推向了深渊。基辛格提出了“四年五节点”的激进目标,要求在技术上和产能上超越台积电。然而,这一目标显然过于遥远和不切实际。2022年至2024年,英特尔的营收连续三年下滑,亏损惊人。

今年3月,陈立武接任英特尔CEO一职。他是一位在半导体和软件行业拥有超过20年投资与技术管理经验的行业老兵。陈立武上任后,立即开始精简队伍和战略聚焦。他明确提出要聚焦AI和先进制程技术的战略转型,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具有竞争力的AI芯片和18A制程产品。然而,这是一场事关生死的战役,英特尔能否在陈立武的带领下触底反弹,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回顾英特尔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Tick-Tock”模式终究无法保持始终领先。特别是在没有对手的温水状态下,公司容易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英特尔猛然发现,这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全面领先的时代。正如诺基亚的墓志铭所言:“我们什么都没做错,但不知道为什么输了。”英特尔如今正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