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吸引了无数目光。由教育部与文化和旅游部携手举办的“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上,东南大学自主研发的“东大鲲鹏”飞行汽车成为全场焦点。这款被誉为全球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的项目,不仅代表了东南大学的科技创新实力,更是对未来交通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
自2025年初面世以来,“东大鲲鹏”飞行汽车便迅速走红网络,受到了包括《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款飞行汽车由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殷国栋教授团队领衔,汇聚了车辆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精英力量,致力于打破地面交通的局限,实现陆空交通的无缝衔接。
“东大鲲鹏”飞行汽车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冗余长续航动力系统以及陆空一体车辆结构设计技术。这些创新技术使得这款飞行汽车能够轻松实现地面行驶与空中飞行的无缝切换,成为国内首辆真正意义上的陆空一体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它不仅具备全轮转向、全轮驱动的能力,更在设计上实现了陆空一体化的完美融合。
面对市面上缺乏相关飞行汽车技术方案的挑战,“东大鲲鹏”团队选择了“从0到1”的创新之路。团队成员李兵兵表示,传统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并不具备地面移动能力,而他们的“东大鲲鹏一号”则是一款陆空一体型飞行汽车,兼具地面与空中的灵活移动能力。这一全新的设计思路给团队成员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但正是凭借着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他们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包括陆空一体化车身结构拓扑优化、多模态交互数字化座舱以及陆空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等。
“东大鲲鹏”飞行汽车的高机动性、大载重量等特点使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军用领域,它可以实现快速打击;在消防领域,它能够进行灵活救援;同时,它还可以补足物流供应链短途运输的“最后一公里”,并有望未来开发为观光载具。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无疑为飞行汽车的未来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东大鲲鹏”团队还在不断探索飞行汽车的优化设计。他们计划为飞行汽车配备可伸缩或隐蔽式机翼,以优化其外观;同时,他们还将动力构型升级为油电混动,进一步提升续航里程至2小时左右。这些改进措施将使飞行汽车更加便捷、实用,真正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
谈及项目名称的由来,李兵兵表示,“鲲鹏”寓意着扶摇直上九万里,寄托着团队对我国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美好祝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将不断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市场产品,实现知识从书架向货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