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设备行业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市场表现异常强劲。特别是在2025年3月,单月销售额高达432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0亿元),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实现了18.2%的显著增长。尤为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月,该行业的销售额突破了4000亿日元大关,仅次于去年12月所创造的历史峰值。
将时间范围扩大至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芯片设备行业的销售额更是实现了惊人的26.4%同比增长,总额达到了1.26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40亿元)。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约14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7亿元)的收入进账,其盈利能力之强,堪比印钞机。
面对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是:中国芯片制造企业不是减少了对日本设备的采购吗?那么,日本芯片设备行业的这波增长势头究竟从何而来?答案或许在于人工智能(AI)的蓬勃发展。
如今,从ChatGPT到Sora等生成式AI技术风靡全球,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高科技应用的背后,离不开芯片的巨大投入。以AI服务器为例,每台服务器都需配备大量高端GPU芯片,而这些GPU又依赖于HBM内存。无论是GPU还是HBM的制造,都离不开先进的芯片设备。而在这个领域,日本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占据了全球第二的市场份额,自然订单不断,销量攀升。正如日本晶圆切割机巨头DISCO公司所言,AI相关需求已成为其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柱。
然而,尽管日本在芯片设备领域表现出色,但美国企业仍占据领先地位,市场份额高达35%-40%。日本紧随其后,拥有30%的市场份额。而荷兰ASML公司则凭借其光刻机技术,独占了15%的市场。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仍在15%-20%之间徘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实际上,不仅日本企业面临这一问题,美国芯片设备企业和ASML也同样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市场的压力。尽管如此,在现阶段,中国的芯片设备技术与日本、美国和荷兰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正视这一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