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中端机型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根据IDC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推动,智能手机出货量实现了3.3%的同比增长。其中,中端市场成为最大受益者,消费者愈发青睐这一价位段内性价比突出的产品。
这一趋势反映出市场环境及消费者偏好的显著变化,中端机型重新成为市场销量的焦点。面对这一态势,各大手机厂商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中端机型的发展策略。
回顾中端机型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厂商们追求极致性能,将处理器作为核心卖点,力求在同价位产品中脱颖而出。Redmi、荣耀、iQOO和真我realme等品牌便是凭借主攻中端市场而迅速崛起。当时,智能手机市场尚处蓝海阶段,厂商们通过频繁推出新品来赢取市场份额,并逐渐细分出多个系列,丰富产品线。
然而,这一阶段的中端机型受成本和技术限制,除性能突出外,其他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与旗舰机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第二阶段的中端机型开始承接旗舰机的部分特性,如拍照算法和机身设计,逐步走向大而全的路线,甚至出现了“次旗舰”这一新分支。这些机型在保持高性价比的同时,力求在多方面接近旗舰机型。
进入第三阶段,随着智能手机市场从增量阶段转向存量阶段,中端机型的发展策略再次发生转变。厂商们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是开始细化用户需求,力求精准解决用户痛点。真我realme高管徐起曾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约有10亿用户,其中5亿用户使用的是中端机型,占据半壁江山。这一庞大的市场成为各大厂商竞相争夺的关键。
在中端机型的竞争中,性价比依然是核心要素。但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加注重产品的特定功能是否满足自身需求。因此,各大厂商纷纷推出具有差异化特点的中端机型。荣耀推出了针对电竞爱好者的荣耀GT Pro,注重性能、续航和护眼;真我则继续坚持高性能加大电池的路线,发布了真我GT7;一加则另辟蹊径,推出了小屏性能旗舰一加13T,满足了部分用户对小巧机型的需求。
这些变化反映出,中端机型正逐渐从“水桶机”向具有特定优势的产品转变。在性价比的基础上,厂商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力求在某一领域实现突破。例如,Redmi推出的Redmi Turbo 4 Pro,凭借7550mAh的超大容量电池,成功吸引了市场关注。金属中框和双环灯带等设计,也使其向旗舰机型靠拢。
随着产品思路的转变,供应链和软件生态也在相应调整。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表示,一加13T的小屏旗舰路线虽然成本较高,但公司看好这一市场的未来前景。因此,一加说服了供应商合作,共同推动小屏性能旗舰的发展。同时,硅碳电池技术的普及也为中端机型提供了更长的续航和更轻薄的手感,成为各大厂商竞相采用的技术。
AI技术的优化和应用也成为中端机型的一大亮点。华为、魅族、OPPO和荣耀等厂商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通过AI优化交互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而部分厂商则通过联名活动和赛事IP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溢价力,吸引更多消费者。